[发明专利]一种高Fe含量的挤压铸造再生铝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3466.5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8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文;唐月;宋东福;罗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06 | 分类号: | C22C21/06;C22C1/03;B22D18/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e 含量 挤压 铸造 再生 镁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Fe含量的挤压铸造再生铝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Mg 3.0‑5.0%,Fe 0.3~0.9%,Mn 0.5‑0.8%,Ti 0.1~0.2%,B 0.005~0.02%,杂质元素不超过0.15%,其余为Al。挤压铸造形成了致密、细小的富铁相不仅对合金塑性的影响大幅降低,同时也提高合金强度。本发明通过挤压铸造,制备了一种中等强度高塑性、无需热处理的再生铝镁合金材料。其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Fe含量的挤压铸造再生铝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l-Mg系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成形性好、耐腐蚀、可焊性好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子、通信等领域。然而,Al-Mg系铝合金因其较差的熔铸性能和较低的强度,限制了在交通领域安全结构件的使用。
目前,我国有三种常用的铸造铝镁合金牌号,分别为ZL301、ZL302和ZL305,其中ZL305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T4热处理态下的抗拉强度为300MPa,断后伸长率为9%,但Mg含量高达7.5~9%,Mg元素氧化烧损严重,且自然时效硬化趋势明显。近年来,关于研究铸造铝镁合金的材料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在中国专利CN105063440A中记载了一种镁含量为9.3-9.8%,铁含量小于0.15%的铸造铝镁合金,热处理后该合金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400MPa,伸长率≥13%。但该合金的镁含量高,熔铸性能差,同时热处理提高了成本。另外,在中国专利CN104561699A记载了一种镁含量为3.8-4.5%,铁含量为0.01-0.02%的高强度铸造铝镁合金材料,其抗拉强度为300~400MPa,伸长率为12~14%。但该合金中加入了Sm、Nd和Y等价格昂贵的稀土材料,且严格控制铁含量,使得成本增加且熔炼工艺复杂。
再生铝具有能耗低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铝合金在回收过程中会引入一些不可避免的有害元素。其中Fe是再生铝中最为常见的杂质元素,形成硬脆的富铁金属间化合物,极大降低合金的力学性能。然而,Fe并不总是有害的,Fe在铸造铝合金中可防止粘膜,最近研究发现在铸造铝镁合金中Fe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并保留较高的伸长率。因此,如何将Fe元素变废为宝,对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种低成本,具有中等强度高塑性,无需热处理,适合于挤压铸造成型的再生铝镁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高Fe含量的挤压铸造再生铝镁合金,其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Mg3.0-5.0%,Fe 0.3~0.9%,Mn 0.5-0.8%,Ti 0.1~0.2%,B 0.005~0.02%,杂质元素不超过0.15%,其余为Al。严格控制其他杂质元素,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优选的,所述挤压铸造再生铝镁合金中Fe、Mn完全形成共晶Al6(Fe,Mn)相。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完全形成共晶Al6(Fe,Mn)相通过热力学软件计算Al-Mg-Fe-Mn-B的平衡凝固相图确定。
一种高Fe含量的挤压铸造再生铝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含Fe、Mn杂质元素的Al-Mg再生铝为主要原材料,以Mn添加剂、Al-Ti中间合金、Al-B中间合金、工业纯铝和纯镁为辅助材料;
(1)在熔炼炉中加入再生铝,并升温至750~800℃熔化;
(2)向步骤(1)所述熔化的再生铝中先加入Mn添加剂、Al-Ti中间合金,随后加入工业纯铝、纯镁、Al-B中间合金,辅料混合熔化后再降低熔体温度至700~720℃;
(3)以高纯氮气为载体将精炼剂喷入步骤(2)的熔体中,静置10~30分钟后扒渣;
(4)挤压铸造制备中强高韧铸造铝合金铸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34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