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活塞可螺旋拆分对接型水下3D打印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4527.X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9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隋殿杰;王群;展铭望;余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29C64/112;B29C64/227;B29C64/321;B29C64/393;B29C64/371;B63C11/52;B33Y30/00;B33Y4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 11575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52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螺旋 拆分 对接 水下 打印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活塞可螺旋拆分对接型水下3D打印机,包括前进动力装置、打印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动力装置从右到左依次包括动力反应舱、动力料存储舱和第一电力增压舱;所述动力反应舱上设有供水阀门;所述打印装置从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二电力增压舱、纺丝剂存储舱和纺丝舱;所述动力装置和打印装置通过对接部件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在动力装置上。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和打印装置可螺旋拆分,在水下可替换动力装置或打印装置,之后可以继续不间断工作,效率更高,机动性更强;由于不需要浮出水面人工更换,而是采用水下自动更换,更隐蔽,智能程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活塞可螺旋拆分对接型水下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一种基于材料堆积法的快速成型技术,可实现快速建造,创造出大量传统建筑工艺不易建造甚至无法实现的新型建筑结构。3D打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被称为增材制造、快速成型。3D打印技术的引入,把建筑业带入数字领域,扩大了建筑设计和建筑的可能性。与传统建筑工艺相比,3D打印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建造工艺简洁、降低劳动强度、促进文明施工等优势。
3D打印技术在我国已经涉及各个领域,但对水下3D打印技术的探索尚未开始,本发明涉及水下3D打印机,3D打印机直接利用海水资源,打印机中的纺丝剂遇海水发生固化,形成丝状,构成想要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活塞可螺旋拆分对接型型水下3D打印机。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和打印装置可进行拆分,通过螺旋旋入连接、旋出分离的形式进行对接和分离;由于纺丝料存储舱内纺丝料和动力料存储舱内的动力料两者消耗的速率不一致,因此,当二者中有一舱先消耗掉材料后,可以通过旋转脱开的形式分离,在水下将准备好的备用动力装置或打印装置中选择材料足够的舱再进行连接,之后可以继续不间断工作。比原有的设计效率更高,机动性更强。由于不需要浮出水面人工更换,而是采用水下自动更换,更隐蔽,智能程度更高;该水下打印机可以实现水下3D打印,填补了我国水下3D打印的空白;本发明水下3D打印机,可快速构件立体,适合用在深水区进行建造,体积小不易被雷达探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活塞可螺旋拆分对接型水下3D打印机,包括前进动力装置、打印装置和控制模块;
所述动力装置从右到左依次包括动力反应舱、动力料存储舱和第一电力增压舱;所述动力反应舱上设有供水阀门;
所述动力反应舱与动力料存储舱用隔板隔开,且动力料存储舱内的动力料可进入动力反应舱内;所述动力反应舱的圆周壁上均匀设有至少两个喷射推进器;
所述第一电力增压舱内设有第一电动缸、第一连杆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电动缸右侧通过第一连杆固定在第一活塞上,第一活塞顶住动力料存储舱内的动力料;
所述打印装置从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二电力增压舱、纺丝剂存储舱和纺丝舱;
所述纺丝舱与纺丝剂存储舱用隔板隔开,且纺丝剂存储舱内的纺丝剂可喷射进入纺丝舱内;所述纺丝舱的左侧为开口设置;
所述第二电力增压舱内设有第二电动缸、第二连杆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二电动缸左侧通过第二连杆固定在第二活塞上,第二活塞顶住纺丝剂存储舱内的纺丝剂;
所述动力装置和打印装置通过对接部件连接;所述对接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力增压舱左侧外设有对接探针和第一螺旋对接齿;所述第二电力增压舱右侧外设有对接探针接口和第二螺旋对接齿,所述第一螺旋对接齿和第二螺旋对接齿相互匹配可拆卸扣合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在动力装置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纺丝舱靠近隔板的圆周壁上均匀设置4-6个进水补充口,该进水补充口的开口方向向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45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