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虚拟轨道定位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5032.9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2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梁其根;巫乔顺;李杰;尹业华;熊添翼;肖彦龙;皮坤;白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昆钢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2 | 分类号: | B61L25/02;B61L25/0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亢能 |
地址: | 650302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虚拟 轨道 定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虚拟轨道定位方法和系统,系统包括后台任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抽取及定位运算模块、前台维护模块、监控模块。本发明最终实现在画面上实时展示电机车的位置及动画模拟,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对电机车位置判断的准确性及电机车运行的安全性,此外还可追溯及可视化电机车运行的轨迹,确保了电机车运行过程真实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是一种虚拟轨道定位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矿山井下电机车运输系统是矿井运输的大动脉,电机车安全、高效运行是地下开采生产的关键环节。但是轨道运输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目前运输主要采用的信、集、闭调度系统仅能对电机车运行发挥指挥作用,无法控制效能。另外信、集、闭硬件无法精确获取电机车位置,导致不能准确的获取电机车信息,不能保证电机车安全、快速、按生产计划执行生产任务,调度效率较低。而无人驾驶电机车运输技术的出现就为矿山开采提供了新的极具可行性与安全性的运输方案,不仅可以满足当前与日俱增的开采需求,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安全程度,同时通过精确定位,达到电机车的实时定位,为我们井下运输大动脉提供高效跟踪。
从其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看,无人驾驶电机车技术已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三重效益,将广泛的运用到未来的矿山运输之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虚拟轨道定位方法和系统,有效的提高了电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对电机车位置判断的准确性及电机车运行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虚拟轨道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电机车轨道的基本信息,包括轨道号、轨道类型、轨道实际长度;
步骤(2)、根据定义的后台轮询服务获取电机车实时运行参数,包括当前电机车当前行驶轨道号、当前使用轨道行驶里程和当前电机车行驶速度;
步骤(3)、基于步骤(1)、(2)获取的信息,计算电机车当前使用轨道的画面里程;
步骤(4)、修正步骤(3)的运算结果,获得修正后的轨道画面行驶里程;
步骤(5)、计算步骤(4)中获得的轨道画面行驶里程在当前轨道画面的长度的比例,即得到当前轨道画面的位置。
进一步地,获取间隔为每秒/次。
进一步地,步骤(3)中,采用两种方式计算电机车当前使用轨道的画面里程:
3.1获取得到电机车当前行驶轨道的长度,计算出当前轨道的画面上的长度,计算出两者的长度比例,通过获取得到的当前轨道实际行驶里程,计算出画面轨道的行驶里程:
画面轨道的行驶里程=实际行驶里程×长度比例;
3.2存储当前当前电机车在当前轨道运行的行驶时间及实际行驶速度,计算出每秒内的行驶里程,并累加计算当前轨道的实际行驶里程,计算出轨道画面行驶里程:
即画画面行驶里程=实际行驶里程×长度比例。
进一步地,修正步骤(3)的运算结果具体是计算两种方式得到的轨道画面行驶里程的平均值。
本发明还涉及的一种虚拟轨道定位系统,包括后台任务获取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定位运算模块、前台维护模块、监控模块;
后台任务模块与电机车控制器连接,根据定义的后台轮询服务获取电机车实时运行参数,包括当前电机车当前行驶轨道号、当前使用轨道行驶里程和当前电机车行驶速度;
前台维护模块获取电机车轨道的基本信息,包括轨道号、轨道类型、轨道实际长度;
数据存储模块存储后台任务模块和前台维护模块获取的信息;
定位运算模块在获取数据存储模块的实时数据,计算出机车运行当前轨道对应的画面上的行驶里程,同步画面与实际轨道的长度比例,计算出电机车当前位置;
监控模块获取定位运算模块计算的位置,显示电机车当前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昆钢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昆钢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50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