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锁紧环式模块化双励磁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5240.9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0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静;张忠良;张学义;耿慧慧;童拉念;王爱传;高艳红;王善健;高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5/03 | 分类号: | H02K15/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紧环式 模块化 双励磁 驱动 电机 转子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紧环式模块化双励磁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属于汽车电机电器技术领域。该锁紧环式模块化双励磁驱动电机转子铁芯冲片易于加工、线切割路径复杂程度低;下线绕线易于机器操作、方便快捷,第三转子铁芯作为锁紧环,既可以作为磁路的一部分又可以实现模块化转子的轴向固定,在电机内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达到多绕线和多永磁体的效果,进而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该转子结构中的磁体采用三层结构,第二永磁钢和第三永磁钢结合隔磁槽能够更好地发挥磁路封阻作用,第一永磁钢能发挥其磁力吸引作用,削弱驱动电机反电动势高次谐波含量,提高电机运行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紧环式模块化双励磁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属于汽车电机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上采用的驱动电机转子的生产方法大多采用转子一体化的结构,如现有技术,专利名称: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专利号:ZL201120422519.0,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转子、定子、励磁绕组和磁钢,转子铁心包括第一凸极与第二凸极,第一凸极与第二凸极均置于转子铁心的外侧且交替排列,第一凸极包括第一类型永磁体与第二类型永磁体,第一类型永磁体与第二类型永磁体内嵌于第一凸极中,励磁绕组环绕在第二凸极上,该结构转子的相邻凸极之间间隔太小,绕制线圈困难,电机成本高,且磁钢覆盖整个凸极,在冲击电流的电枢反应作用下,可能产生不可逆退磁,电机输出转矩、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子铁芯冲片易于加工、线切割路径复杂程度低;下线绕线易于机器操作、方便快捷,锁紧环既可以作为磁路的一部分又可以实现模块化转子的轴向固定,在电机内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达到多绕线和多永磁体的效果,进而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的锁紧环式模块化双励磁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该转子结构中的磁体采用三层结构,第二永磁钢和第三永磁钢结合隔磁槽能够更好地发挥磁路封阻作用,第一永磁钢能发挥其磁力吸引作用,削弱驱动电机反电动势高次谐波含量,提高电机运行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锁紧环式模块化双励磁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冲剪第一圆环形转子冲片,第一圆环形转子冲片上均布有偶数个贯穿第一圆环形转子冲片轴向厚度的第一矩形槽,第一矩形槽外边与第一圆环形转子冲片外圆连通,第一矩形槽内边与第一圆环形转子冲片内圆不连通,第一矩形槽内边为凹面朝向第一圆环形转子冲片圆心的圆弧形,多个第一圆环形转子冲片通过焊接形成第一转子铁芯;
2)冲剪T字形转子冲片,T字形转子冲片包括横向部分及与横向部分垂直的纵向部分,横向部分的外边为圆弧形设置,横向部分的内边为直线设置,纵向部分的外边与横向部分的内边连通,纵向部分内边的形状和第一矩形槽内边的形状相同;
横向部分外侧中间设有贯穿T字形转子冲片轴向厚度的瓦片形槽,瓦片形槽与横向部分内边之间设有贯穿T字形转子冲片轴向厚度的第二矩形槽,第二矩形槽的长度与瓦片形槽外侧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矩形槽两侧关于第二矩形槽对称设有贯穿T字形转子冲片轴向厚度的第三矩形槽,第三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之间设有贯穿T字形转子冲片轴向厚度的隔磁槽,纵向部分的内侧设有贯穿T字形转子冲片轴向厚度的第一圆孔,将T字形转子冲片按毛刺方向朝一个方向的方式叠压,多个T字形转子冲片通过焊接形成T字形第二转子铁芯,T字形第二转子铁芯的轴向厚度与第一转子铁芯的轴向厚度相等;
3)冲剪第二圆环形转子冲片,第二圆环形转子冲片上均布有偶数个贯穿第二圆环形转子冲片轴向厚度的第二圆孔,多个第二圆环形转子冲片通过焊接形成第三转子铁芯,第三转子铁芯的轴向厚度小于第一转子铁芯轴向厚度;
4)在第一转子铁芯轴向两端面分别铣削偶数个不贯穿第一转子铁芯轴向厚度的第一圆弧形凹槽,第一圆弧形凹槽的圆弧凹面朝向第一转子铁芯圆心,第一圆弧形凹槽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矩形槽之间,第一圆弧形凹槽的轴向厚度与第三转子铁芯的轴向厚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52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