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灌浆的稳定型原位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6562.5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3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森森;陈长强;王欣瑞;刘蔚;张克芬;王军;陈梦圆;李康;张洪涛;唐英波;王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泰建筑灌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6 | 分类号: | E02D19/16;E01B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 | 刘蔼民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灌浆 稳定 原位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灌浆的稳定型原位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车站风亭处的地面,设立水泥堆放平台、搅拌、制浆、注浆泵,接高压注浆管向下到隧道口,隧道口设带搅拌的注浆泵一台,再接高压注浆管水平方向到隧道灌浆处,灌浆处再设立灌浆施工用注浆泵,所述S1中地面注浆泵采用低压螺杆推进的灌浆泵,隧道口采用压力高一点的泥浆泵,需要计算泵送距离,灌浆泵采用低压螺杆注浆泵,减少了人工从地面搬运和吊运、转运到地下20多米埋深的地铁隧道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灌浆堵漏过程中不能造成无砟轨道抬升,影响联调联试,城际高铁采用整体道床,动车组在通过的时候,给二衬和仰拱、底板带来很大的震动扰动,并产生很大的气流扰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渗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控制灌浆的稳定型原位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渗漏是最为常见的设备问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渗漏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万亿以上,渗漏不但造成各种工业原料的无谓流失,甚至可以腐蚀设备等器材,更是众多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建筑物的渗漏,渗漏时间长了,会导致钢筋膨胀,水泥表面异样,从而影响房屋的寿命,可以说,渗漏对人们生产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渗漏水会造成混凝土锈涨,加剧结构混凝土开裂和劣化速度加快,影响验收,影响结构的安全,影响结构的寿命,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灌浆堵漏施工中不能造成轨道板抬升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灌浆的稳定型原位加固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渗漏水会造成混凝土锈涨,加剧结构混凝土开裂和劣化速度加快,影响验收,影响结构的安全,影响结构的寿命,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灌浆堵漏施工中不能造成轨道板抬升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灌浆的稳定型原位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车站风亭处的地面,设立水泥堆放平台、搅拌、制浆、注浆泵,接高压注浆管向下到隧道口,隧道口设带搅拌的注浆泵一台,再接高压注浆管水平方向到隧道灌浆处,灌浆处再设立灌浆施工用注浆泵;属于接力泵送原理,减少了人工从地面搬运和吊运、转运到地下20多米埋深的地铁隧道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
S2、对隧道二衬渗漏水严重地段,1.5米高的位置钻孔,孔径25毫米,深度打穿二衬,水平间距3米左右,避开施工缝,让孔流水3-5天,把拱部背后泄水压,再进行灌浆;在隧道边墙位置的结构壁后,做水平隔离墙,把拱部和边墙在1.5米高的位置做隔离墙把与仰拱之间的渗水通道进行灌浆隔离,一般注浆不采用这种隔离墙的技术,都是直接钻孔灌浆;
S3、在渗漏水部位,找出严重区间,在隧道二衬环向范围钻孔,孔径25毫米,深度打穿二衬,环向间距3米,避开施工缝,进行灌浆;再在隧道进行渗漏水严重区域和不渗水区域,在隧道进行环向灌浆形成隧道结构壁后的环向隔离墙,一般注浆不采用这种隔离墙的技术,都是直接钻孔灌浆;
S4、通过环向隔离墙和纵向隔离墙,对拱墙的渗漏水区域进行了有效的分区,对于分区后的隧道二衬背后的回填灌浆,采用在隧道拱部正顶部和左右拱腰位置钻孔,孔径25毫米,深度打穿二衬,纵向间距4-5米;
S5、利用人工对泵送来的水泥浆进行二次搅拌;
S6、对于无砟轨道渗漏水部位的仰拱结构下的虚渣灌浆堵漏,先采用在两侧边水沟钻透仰拱,泄压排水,观测水量和水压,孔径50毫米,孔深钻透仰拱后10厘米,安装涨壳式中空注浆锚杆,采用物理的办法,打开涨壳式装置,相当于膨胀螺丝的作用,涨壳式锚杆先采用对围岩层、仰拱结构层、找平结构层、无砟轨道结构层进行了物理固定办法;有效防止仰拱灌浆的时候,这些夹层窜水造成无砟轨道抬升,一般直接钻孔注浆,不采用锚杆物理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泰建筑灌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泰建筑灌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65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