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双冗余架构设备的板位识别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11707.0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6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锋;方建林;杨诚;段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徐晓艳 |
地址: | 10085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冗余 架构 设备 识别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双冗余架构设备的板位识别电路,所述双冗余架构设备包括母板和N个子板,子板采用双冗余架构,母板上设有2N个板位识别子电路,N大于等于子板数量;每个板位识别子电路包括M个点位,2supgt;M/supgt;大于等于N,每个点位保留连接至上拉电路和连接下拉电路,输出一个板位识别信号,M个板位识别信号共同组成板位识别信号总线,板位识别信号总线连接至子板槽位的接口上,每两个板位识别子电路互为双冗余备份,连接至同一个子板槽位;焊装母板时,根据预设的板位识别信号总线值编排,选择为板位识别子电路中每个点位焊接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输出唯一的板位识别信号总线值;插入母板上的子板读取板位识别信号总线值,得到该子板对应的板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应用于双冗余架构的设备的产品化板卡板位识别电路,本方案在设计中不存在单点,保证设备在一度故障情况下可以正常工作,可应用于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航天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由通用板卡组成的设备中,多数是由母板和不同功能子板构成。其中母板上有较多的连接器作为子板的卡槽,并且母板与机箱固定;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功能子板,插接到母板卡槽中,组成不同功能的设备。对于选用多块同一种子板的情况,需要区分子板的位置。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通过子板上设置拨码开关,通过拨码开关来区分设置不同的子板。这种方案的缺点是不可靠,在设备的调试或使用过程中,拨码开关的位置容易被误改变;而且每次更改配置都需要重新上电,不支持热插拔;
第二种方案是对不同的子板配置不同的软件。这种方案的缺点是软件产品化水平较低,不同的子板之间软件不同,软件的更改和管理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另外,由于软件的状态不同,导致子板之间不可以通用;且在生产或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区分和记录硬件状态相同、软件状态不同的子板,避免安装位置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应用于双冗余架构设备的板位识别电路,通过硬件的电路连接配置子板的ID号,区分子板在模板上的位置,避免安装位置错误。
本发明解决技术的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双冗余架构设备的板位识别电路,所述双冗余架构设备包括母板和N个子板,N个子板采用插拔的方式插入在母板上,子板采用双冗余架构,该电路母板上设有2N个板位识别子电路,N大于等于子板数量;
每个板位识别子电路包括M个点位,2M大于等于N,每个点位保留连接至VCC的上拉电路和连接至GND的下拉电路,输出一个板位识别信号,M个板位识别信号共同组成板位识别信号总线,板位识别信号总线连接至子板槽位的接口上,每两个板位识别子电路互为双冗余备份,连接至同一个子板槽位;焊装母板时,根据预设的板位识别信号总线值编排,选择为板位识别子电路中每个点位焊接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输出唯一的板位识别信号总线值;
插入母板上的子板读取板位识别信号总线值,得到该子板对应的板位。
所述插入母板上的子板包括第一板位识别匹配电路、第二板位识别匹配电路;第一板位识别匹配电路和第二板位识别匹配电路互为备份,均包括驱动芯片和M/2个电阻,电阻一端并联连接两个板位识别信号,电阻另一端连接至驱动芯片,驱动芯片提高板位识别信号的驱动能力,将其转发至CPU通用IO接口,由CPU读取板位识别信号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从而确定板位识别信号总线值。
所述电阻取值范围是100Ω-10kΩ。
所述预设的板位识别信号总线值采用偶校验方式进行编排,保证任意两个不同板位对应的板位识别信号总线中至少有两个板位识别信号电平不同,以确保因故障有一个板位识别信号翻转时,不会被识别为其他板位,而产生误动作。
所述上拉电阻为3kΩ~10kΩ。
所述下拉电阻为3kΩ~10k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17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