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菇出菇期的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12576.8 | 申请日: | 202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9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竹溪县隆源大鲵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菇 出菇期 管理 方法 | ||
1.一种香菇出菇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棚设:针对不同季节需要不同的应对方法,对于夏季来说,由于本身气温较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出菇的过程,所以必须实施降温手段,通常利用具有反光功能的保温被,将太阳辐射的热量大部分反射,从而降低棚内的温度,再结合雾化喷水系统将菌袋释放的热量和空间积贮的热量部分吸收,使棚内的温度达到优质香菇生长最佳温度范围,对于秋季来说,温度较为适宜,所以通常利用75-85%双遮阳网棚来进行遮阴出菇,而对于冬季来说,通常采用琴弦式塑料大棚来进行保温,借助其特定的结构也能在低温季节顺利出菇;
2)出菇模式与菇架的设置:针对不同地区的出菇要求,能够有架式、立地式、夏季畦式覆土等出菇模式供人们选择,但是目前主产区还是将架式出菇作为主要的出菇模式,菇架的相关参数为架宽80-90cm,层距22-25cm,共设置7-8层,用来搭建的钢筋通常选用8-10mm这一类别,在搭建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好每格的长度,使其小于1.5m,还要在架腿部分垫些砖块,从而稳定整个菇架,注意要在菇架的两头和中间留出供人行走的空间,方便工作人员进入其中完成操作,还须配备环境湿度计、棒式温度计等仪器来测量相关的数据;
3)菌棒:在发菌的过程中利用人为改变的条件使菌丝能够在最佳的培养环境中发育,能够得到质量稳定的菌棒,保证了生产的效益,也为后期成长为优质菇打下基础;
4)排架的设置:菌棒的规格为18X42-45cm,数量为一万棒,大棚的面积为40mX8m,其中设置4排菇架,单排菇架为33-35m,菇架总长为130-140m,每米的菇架中均匀设置75个18cm袋棒与90个15cm袋棒,袋与袋之间的距离为5cm;
5)注水:向菌棒中注水是香菇催菇与菌丝扭结形成菇蕾的重要步骤之一,香菇菌丝生长适宜的含水量为55-58%,而出菇期适宜的含水量则为60-62%,一般需要将注水的水温调整到15-18℃,针对不同的环境温度时也需要进行微调;
6)催菇:利用冷水刺激、温差刺激、光照刺激、振动刺激等方法刺激香菇出菇,使香菇菌丝扭结组织化、形成菇蕾,菌棒在注水后通常需要自己恢复2-3天,使水能均恒分布,另外还需通风、增加氧气,将环境多余游离水蒸发,使整个环境的温度保持在8-22℃,对于中高温的种类则需要将温度调整到18-28℃,在两天的时间后将湿度提高至80-90%,光照调整到500-1000Lx,二氧化碳浓度降到0.1%以下,再结合天气等因素人为创造出8-10℃温差;
7)出菇管理:等到菇蕾基本达到2cm以上时,注意减少用水次数,甚至只向地面用水,此时应该增加通风量,缓慢将环境的湿度降至60%,从而避免降湿过快造成幼菇大量失水减缓生长,在低温季节则需要将环境的湿度调整到50%,再结合2000-3000Lx的光强,也就能够显著提高菇的品质,进而形成花菇;
8)采收:当菇盖内卷,菌膜破裂,7-8分开伞时即可分批采收,而优质菇的采收时间通常在菌膜未破、尚紧包菌柄时,在采收时需要注意的是:采收时不能碰伤幼菇和留下菇根;在高温时期每天只采菇两次,并且在采菇时就将菇种按照不同级别分类完毕;
9)转潮管理:采完一茬菇后,根据温度提供15-20天的养菌时间,让菌丝再次充分吸收、积累营养,为下一潮菇的生长打下基础,在整个调整期间温度适合的范围为22-24℃,湿度则为70-75%,还应该适当通风和遮阴,使采菇后棒体破损处重新萌出新菌丝,并转色,再重复上述注水、催菇等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在后期管理时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就是水分的调控,整个出菇周期注水3-4次,每次注水量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缩减,在后期还可以利用浸水的方式补充水分,出菇需要6-7潮,整体的时间需要6-7个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竹溪县隆源大鲵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竹溪县隆源大鲵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25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