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铁路机车内部的动力及信号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13778.4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4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琼洁;高伟;海方;丁桂芝;钟恩松;李长留;陈奎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纳博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7/17;H01B7/18;H01B7/40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 代理人: | 刘文丽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永***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铁路 机车 内部 动力 信号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机车内部的动力及信号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铺设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使第一吸附部与第二吸附部相互对正,并贴合在一起;S2,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对中夹持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并通过螺栓和挂耳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S3,第一吸附部内的第一线圈连接动力线芯内的导线,为第一线圈提供电流,第二吸附部内的第二线圈连接信号线芯内的导线,为第二线圈提供电流;通过连接件将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形成新结构,改变传统的电缆结构,减小机车线缆铺设的工作量和施工难度,增加动力及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减小故障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机车传输线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铁路机车内部的动力及信号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火车经过多次的改革和发展,目前一般使用电力机车进行运输,电力机车由牵引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电力机车起动加速快,爬坡能力强,工作不受严寒的影响,运行时没有煤烟,所以在运输繁忙的铁路干线和隧道多、坡度陡的山区线路上更能发挥优越性,电力机车没有空气污染,且善于保养;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采用电力能源进行驱动,需要大量的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进行铺设,才能保障电力机车安全稳定的行驶,由于铁路线缆布线环境较恶劣,因此需要机车电缆除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外,还要具有耐油、防水、耐扭曲、抗压和良好的阻燃性能,还要保证在剧烈震动的环境下不受损坏,能够安装敷设。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1706318.6公开了一种高速机车线缆,包括护套、编织层、铝箔屏蔽层以及经过辐照的单线,所述单线包括导体和导体外高温挤塑的绝缘层,所述导体由7根或19根镀锡铜绞合而成,导体的绞合节距小于等于16mm,单丝延伸率大于等于10%,所述绝缘层采用内层为低密度聚乙烯,中间层为发泡聚乙烯,外层为高密度聚乙烯的皮泡皮三层结构,两根单线对绞形成绞线,对绞节距为15-30mm;所述铝箔屏蔽层包覆在绞线外,四根经铝箔屏蔽层包覆的绞线绞合成缆芯,所述护套设置在缆芯外,所述编织层设置在缆芯与护套之间。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260055.7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包括导体、和绝缘;导体是圆形紧压镀锡铜丝绞合导体;导体包括中心股线和外层复绞股线,中心股线和外层复绞股线均右向绞合;绝缘是耐热125℃无卤低烟阻燃交联聚烯烃。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在18kv脉冲电压下进行100%的脉冲绝缘测试,负脉冲在75秒内从0上升至90%,重复率为200-250个脉冲/秒;电缆在耐矿物油试验后的拉伸强度保留率和断裂伸长率均≥50%。
现有技术中,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一般是相对独立铺设的,由于信号线缆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会受到动力电缆的电磁辐射,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铺设难度大,施工难度大,周期长;现有的线缆,在进行结合使用时,使用特性、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安全可靠性、环保性能等均不足以满足动力系统与信号传输的要求,造成可靠性能低、故障率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铁路机车内部的动力及信号传输方法,通过连接件将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形成新结构,改变传统的电缆结构,将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结合为一体;减小机车线缆铺设的工作量和施工难度,增加动力及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减小故障率。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铁路机车内部的动力及信号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铺设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使第一吸附部与第二吸附部相互对正,且相互紧贴;
S2,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分中夹持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将其夹紧,并通过螺栓和挂耳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连接;
S3,第一吸附部内的第一线圈连接动力线芯内的导线,为第一线圈提供电流,第二吸附部内的第二线圈连接信号线芯内的导线,为第二线圈提供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纳博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纳博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37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