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14569.1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2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顾兴中;周健华;全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泰州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文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血栓 抽吸 导管 | ||
1.一种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导管包括主管路(1)以及设置于主管路一侧的支管路(2),所述主管路(1)与支管路(2)通过三通管(3)连接,所述主管路(1)包括顺次连接的双腔管(4)、扩口管(5)以及复合管(6),所述三通管(3)另一端口还设置有固定阀(7),所述主管路(1)内贯穿设置有金属搅丝(8)和收缩丝(9),所述金属搅丝(8)一端设置有螺旋线圈(11),所述金属搅丝(8)另一端以及收缩丝(9)一端均穿过固定阀(7),且金属搅丝(8)另一端与一手柄(10)适配连接,所述支管路(2)一端连接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一端连接有旋塞阀(13),所述旋塞阀(13)一端适配地与一注射器(14)相连接;
所述双腔管(4)包括外管(15)以及偏心设置于外管腔道中的内管(16),所述外管(15)腔道用于输送血栓物质,所述内管(16)腔道用于安装导引丝;
所述扩口管(5)的扩口部截面腔道结构与双腔管(4)截面腔道结构相同,该扩口管(5)扩口部与复合管(6)以及双腔管的外管(15)适配连接,从而使得外管(15)腔道与复合管(6)相连,该扩口管(5)另一端设置为导引丝的进口端并与内管(16)腔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6)为三段复合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端部复合管(17)、中间端复合管(18)和后端部复合管(19),所述前端部复合管(17)从内至外包括依次叠设的前端部内层(17-1)、前端部夹层(17-2)以及前端部外层(17-3),所述中间端复合管(18)从内至外包括依次叠设的中间端内层(18-1)、中间端夹层(18-2)以及中间端外层(18-3),所述后端部复合管(19)从内至外包括依次叠设的后端部内层(19-1)、后端部夹层(19-2)以及后端部外层(19-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内层(17-1)、中间端内层(18-1)、后端部内层(19-1)均为聚四氟乙烯膜层,所述前端部外层(17-3)、中间端外层(18-3)、后端部外层(19-3)均为聚酰胺层,所述前端部夹层(17-2)为不锈钢丝编织网架层,所述中间端夹层(18-2)为镍钛丝编织网架层,所述后端部夹层(19-2)为镍钛丝线圈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阀(7)包括阀体(20)、球形阀塞(21)和旋柄(22),所述球形阀塞(21)设置于阀体(20)内,且旋柄(22)设置于阀体(20)上并与球形阀塞(21)适配连接,所述金属搅丝(8)另一端以及收缩丝(9)一端均穿过球形阀塞(21)并向外引出,所述旋柄(22)用于调节固定金属搅丝(8)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圈(11)包括螺旋金属线圈(23)以及与螺旋金属线圈适配连接的弹性金属线圈(24),所述螺旋金属线圈(23)与金属搅丝(8)适配相连,所述弹性金属线圈(24)与收缩丝(9)适配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管(4)一端设置为斜切口,所述双腔管(4)前部外表面还设置有金属钼层(25),所述金属钼层(25)的厚度范围为0.04-0.0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5)长度为70-90mm,内径为1.21-1.42mm,外径为2.12-2.44mm;所述复合管(6)长度为1240-1380mm,内径为1.11-1.33mm,外径为1.99-2.33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复合管(17)的长度范围为500-650mm,中间端复合管(18)的长度范围为150-200mm,后端部复合管(19)的长度范围为300-4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泰州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究院,未经东南大学泰州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45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