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7466.9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8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恒瑞迦俐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试方法,适用于测定微球中重金属含量,测试方法准确度、可靠性均较高,并且,本发明测试方法的准确度不受所载药品的影响,测试结果可作为微球安全性评估的一项可靠指标;此外,本发明测试方法简单,方便快捷,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临床介入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具有缓释和靶向给药功能的载药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粒径为纳米级的纳米载药系统,如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等;以及粒径为微米级的微球载药微球,如淀粉微球、明胶微球、壳聚糖微球等。与普通口服的药物剂型相比,载药系统的优点是具有药物缓释和靶向给药特点,使靶区能够快速达到所需的药物浓度,而其它部位分布较少,从而提高病灶对药物的吸收率,减少用药量,降低了药物对正常机体的毒副作用。
当下临床对载药微球应用较为成熟,所载药物绝大多数为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如阿霉素、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微球通过离子键和氢键作用与药物结合,可以精确定量,到达病灶后通过离子交换机制缓慢释放药物,用于治疗肝癌,已获批在国内上市。但微球所加载的这类水溶性小分子抗肿瘤药物虽然疗效很高,但药物毒副作用大,导致患者出现脱发、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因此,药剂学研究者也在不断地尝试新剂型的开发。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靶向治疗因其独特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本人的青睐。具有缓释和靶向给药功能的载药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用于肝癌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高分子栓塞微球,微球通过加载抗肿瘤化疗药物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这些抗肿瘤药物多为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微球通过离子键和氢键作用与药物结合,载药量很高。
载药微球作为一种医疗器械,其安全性是不能忽视的,这对病患的身体康复和治疗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可能长期给使用者带来影响。由于载药微球是经过复杂的化学合成得到,虽然有去残留的工艺,但是从安全性的角度,还是需要对微球的残留进行评估,但载药微球作为一类新兴的医疗器械,需要开发一种新的适用的、准确度高的残留评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测试方法,以评估微球的重金属残留量,进而评估微球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测试方法:
坩埚需经1%-12%硝酸溶液浸泡过夜并用纯化水冲洗干净;
将微球样品从保存液中取出,置于表面皿中,用定性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得到无明水微球样品,称取约1g的无明水微球于干净坩埚中,并准确记录其重量;
同时取干净坩埚作为空白对照;
将干净坩埚和装有无明水微球样品的坩埚放在100℃水浴上,待样品蒸发至干后,在电热板上缓缓加热碳化,直至微球样品大部分变为黑色,再转移至马弗炉中500-1500℃(较佳为550℃)炽灼0.5-3小时;
从马弗炉中取出坩埚,温度降至室温后,向各坩埚中各加入0.5ml浓硫酸使样品湿润,在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气除尽后,再转移至马弗炉中400-800℃(较佳为550℃)炽灼0.5-3小时,直到获得白色或灰白色残渣;
将灰化好的样品用1-8%稀硝酸溶解,再转移到10ml容量瓶中,用1-8%硝酸定容至10ml;
将定容好的样品经定性滤纸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根据待测元素的线性范围和估计浓度对待测样品进行稀释,使待测样品浓度在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内,并记录稀释倍数,测定吸光度,以计算被测元素含量。
较佳的,金属元素含量,µg/g微球=[供试品稀释液金属元素实样浓度(ppb) 一空白值(ppb) ]x10ml)/微球取样量(g)x1000,其中:供试品稀释液金属元素实样浓度(ppb) =原子吸收测定稀释液浓度x稀释倍数,空白值(ppb) =原子吸收测定空白稀释液浓度x稀释倍数,1000为ppb换算为ppm的换算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恒瑞迦俐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恒瑞迦俐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7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