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1551.2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8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林玉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玉珍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H01M10/6551;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554;H01M10/6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6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充电 散热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壳,安装壳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一,安装壳的底部焊接有储液箱,储液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安装壳的一侧设置有侧板,侧板的一侧开有连接孔,安装壳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散热机构一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网一,储液箱的正面嵌入有液位计,储液箱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二,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本体,电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板,散热机构一包括有散热壳一,散热壳一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电池充电散热结构,能够对安装壳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提高对电池本体充电时的降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中国专利号CN110034355A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池的铝制散热基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四边顶部焊接有侧板,所述侧板顶壁中部放置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左右两侧均接触有限位组件,所述电池组外壁箍有抱箍,本发明通过侧板的通风口和防尘组件的配合,能够对壳体内腔进行散热的同时,减少尘埃进入壳体内腔,从而减轻尘埃吸附在电池组表面的情况,有利于电池组热量向外发散,防尘滤网的设置,在防尘的同时,还能够起到防溅作用,减少洗车时水液意外溅入壳体内腔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对电池组进行防溅保护。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不具有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导致对安装壳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电池本体位于安装壳内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电池本体安装在安装壳内的环境相对较差,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玉珍,未经林玉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15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