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隔热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1589.X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4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武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爱平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27/42;B32B27/20;C03C2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王子瑜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隔热 夹层玻璃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隔热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涉及汽车与安全玻璃生产领域,包括一片2~3mm本体着色浮法玻璃、一片2~3mm普通白玻,以及夹在两片玻璃中间的隔热中间膜,通过夹层玻璃生产工艺合片压制而成。本发明使中间膜性能大幅提升。加入吸收太阳光近红外线的吸热粒子,不仅增大了中间膜隔热性能,而且在吸收的红外线同时也提高了中间膜温度,使热致变色粉体更易达到相变温度,从而增加了对太阳光近红外线的反射率,使中间膜热平衡温度降低,二次传热也相对降低,对太阳光近红外线的阻隔率更高。其次是在中间膜色母粒中加入有机或无机颜料、紫外与蓝光吸收剂,有助于这些材料组分在挤出过程中更均匀的分散,可以有效防止其凝聚、结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与安全玻璃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隔热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玻璃为满足节能、舒适、安全、隐私要求,正在促发新一代的功能性夹层玻璃取代传统汽车玻璃进程,由于新型汽车玻璃性能明显优于玻璃贴膜,因此也有取代汽车玻璃贴膜的趋势。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隔热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助推汽车玻璃的更新换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隔热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可使中间膜性能大幅提升。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隔热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一片2~3mm本体着色浮法玻璃、一片2~3mm普通白玻,以及夹在两片玻璃中间的隔热中间膜,通过夹层玻璃生产工艺合片压制而成。
进一步的,本体着色浮法玻璃通过在原料中加入有吸热性能的着色剂而制成的有色玻璃,能吸收部分太阳红外热辐射,减弱太阳光的照射强度,并具有40%~80%的可见光透射比。
进一步的,隔热中间膜中含有纳米铯化钨隔热粒子、热致变色纳米粉体和色母粒。
进一步的,隔热中间膜含有可吸收近红外线的隔热粒子,包括但不限于基于铯钨青铜CsxWO3的纳米化合物,添加比例为PVB中间膜的0.1~0.5wt%。
进一步的,隔热中间膜含有热致变色纳米粉体,热致变色纳米粉体为粒径在60~120nm的纳米级二氧化钒掺杂粉体,
进一步的,热致变色纳米粉体为钨掺杂纳米二氧化钒粉体,相变温度为30~40℃。加入量为PVB中间膜的0.1~0.5wt%。
进一步的,隔热中间膜含有色母粒,色母粒是由纳米级的有机或无机颜料、紫外吸收剂、蓝光吸收剂、增塑剂与PVB树脂粉制成。
进一步的,色母粒中的颜料为粒径为60~100nm,加入量根据可见光透射比的要求而定,可见光透射比的范围在10%~75%。
进一步的,隔热中间膜所含有的色母粒,色母粒中加入吸收光谱为400~450nm、粒径为60~100nm的纳米蓝光吸收剂,加入量为PVB中间膜的0.1~0.5wt%。
进一步的,隔热中间膜所含有的色母粒,色母粒中加入光谱为280~400nm、粒径为60~100nm的纳米紫外吸收剂,加入量为PVB中间膜的0.1~0.5wt%。
进一步的,本体着色浮法玻璃和普通白玻为平板玻璃或曲面玻璃。
进一步的,本申请采用三层结构:外层玻璃为本体着色浮法玻璃,中间层为隔热中间膜,内层玻璃为透明白玻,采用通用的夹层玻璃生产设备和工艺合片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爱平,未经武爱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15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酶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 下一篇: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