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味谷物粉固体饮料及其食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5683.2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黎明;高雅;付鹏程;王之亦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蓓(无锡)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9 | 分类号: | A23L2/39;A23L3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嘉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8 | 代理人: | 张华伟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物 固体 饮料 及其 食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味谷物粉固体饮料及其食用方法,涉及固体饮料技术领域,该原味谷物粉固体饮料及其食用方法,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麦芽糊精5‑15份、粉末油脂3‑5份、抗性糊精1‑3份、大豆分离蛋白3‑5份、膨化黑豆粉10‑20份、醋酸酯淀粉2‑3份、结晶果糖6‑26份、膨化薏仁粉10‑25份、红豆粉10‑20份、膨化大米粉5‑15份、N‑乙酰神经氨酸0.02‑0.1份、核桃肽粉1.5‑2份、酪蛋白水解肽固体饮料0.8‑2份、γ‑氨基丁酸0.1‑5份、马铃薯提取物固体饮品1‑2份、抹茶粉2‑6份、大豆粉10‑20份、魔芋粉10‑20份、膨化黑米粉10‑20份、黄原胶0.4‑0.5份、二氧化硅0.2‑0.5份和碳酸氢钠0.1‑0.5份。本发明通过添加部分含量的N‑乙酰神经氨酸与其他原味谷物营养成分有效结合,解决了进一步提高谷物粉固体饮料营养成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饮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原味谷物粉固体饮料及其食用方法。
背景技术
谷物粉固体饮料是一种冲饮的食品,能够改善人体高热量、高油脂的饮食状态,具有饱腹感,助于消化,定期食用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可减轻人体负担,提供了一种健康、营养、美味的饮食方式。
唾液酸,学名叫作“N-乙酰基神经氨酸”,是一类九碳糖族化合物,结构呈多样性无色的,易溶于水。唾液酸是广泛存在于生物系统中的一类天然糖类化合物。唾液酸在生命体许多重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唾液酸又称燕窝酸,其含量是目前国际上检测燕窝质量的最主要指标。
从生物学功能来说唾液酸是神经节苷脂的传递递质,是大脑的组成部分。它在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产生和发育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脑部的唾液酸含量最高,脑灰质中唾液酸的含量是肝、肺等内脏器官的15倍。其能提高婴儿记忆力和智力,人们的学习和记忆的形成都离不开唾液酸,唾液酸是大脑神经节苷脂和糖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节苷脂主要集中在大脑皮层中,同时它也在神经突触的形成和神经中枢传导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记忆力作为神经系统功能表现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程度和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这种信息传递及神经冲动的传导必须通过突触来实现,可见稳定的突触连接是记忆力形成的结构基础,而唾液酸正是作用于大脑细胞膜及突触的脑部营养素。这就意味着唾液酸在神经系统中担负着特殊使命,它可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和神经再生作用,参与突触传递、维持细胞的正常机能,参与记忆学习功能。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水平的降低与早期营养不良和学习能力降低有关,而补充唾液酸可以提高动物的学习行为。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在没有唾液酸或唾液酸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实验动物的学习及记忆能力均大大下降。
为了有效结合唾液酸的有效功能,提高谷物粉固体饮料的营养成分,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原味谷物粉固体饮料及其食用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味谷物粉固体饮料及其食用方法,用于解决进一步提高谷物粉固体饮料营养成分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原味谷物粉固体饮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麦芽糊精5-15份、粉末油脂3-5份、抗性糊精1-3份、大豆分离蛋白3-5份、膨化黑豆粉10-20份、醋酸酯淀粉2-3份、结晶果糖6-26份、膨化薏仁粉10-25份、红豆粉10-20份、膨化大米粉5-15份、N-乙酰神经氨酸0.02-0.1份、核桃肽粉1.5-2份、酪蛋白水解肽固体饮料0.8-2份、γ-氨基丁酸0.1-5份、马铃薯提取物固体饮品1-2份、抹茶粉2-6份、大豆粉10-20份、魔芋粉10-20份、膨化黑米粉10-20份、黄原胶0.4-0.5份、二氧化硅0.2-0.5份和碳酸氢钠0.1-0.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蓓(无锡)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美蓓(无锡)营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56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