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盐芽孢杆菌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5900.8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4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日帮;周其洋;张佳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54;A23L27/5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秉丽 |
地址: | 5285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芽孢 杆菌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株耐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该芽孢杆菌已于2020年11月4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271,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芽孢杆菌能够产耐盐蛋白酶,该耐盐蛋白酶能够在含盐量较高的酱油中保持较高的酶活力,从而实现沉淀蛋白的有效去除;并且相比于去除沉淀的传统技术,酱油品质更好,风味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株耐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酱油是一种以大豆和小麦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形成的具有独特香气与风味的调味品。在酱油后加工过程中,加热工序会产生大量沉淀物,沉降于发酵容器底部,一些未能有效沉降的杂质会进入到成品酱油中,在储藏和货架销售过程中产生浑浊、二次沉淀,不仅影响产品外观,还降低了蛋白质的利用率。因此,从技术上解决酱油浊度和沉淀物问题对提升酱油品质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人员对酱油的沉淀物进行了研究分析。孙鹏飞等人通过对酱油沉淀物进行鉴定与分析认为,沉淀物为大豆蛋白G4亚基碱性端B3与大豆球蛋白G1酸性端A1a在疏水作用下聚集沉淀形成(孙鹏飞,高献礼,闫爽,陆健.酱油二次沉淀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及氨基酸分析,食品工业技术,2014年05期,第87-90页);张军涛使用硅胶对酱油进行澄清处理后发现酱油中特定分子量的蛋白质被吸附除去(张军涛.硅胶对酿造酱油澄清效果的研究.中国调味品,2014,39(06),80-82);闫爽等人分析了市售25种酱油理化特性与沉淀物形成的关系,证明总氮含量越高的酱油沉淀形成量越多。由此可知,蛋白质是参与沉淀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上,在酱油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膜过滤的方式除去酱油中的大分子物质与浑浊物,这些膜过滤的方式如微滤、超滤和纳滤等,但膜过滤系统购置与运行成本较高,而且会使得酱油风味与大分子营养物质丢失,对酱油品质带来不良的影响。
蛋白酶是一类催化肽键水解的酶分子,可以将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为小肽和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皮革、纺织、化工等领域,利用蛋白酶定向酶解技术能够将蛋白质沉淀物酶解成可溶性小分子肽与氨基酸,不仅能够解决酱油存在浑浊、沉淀的问题,还能够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但是,蛋白酶在盐浓度较高的体系中酶活力受到明显抑制,相应地酶制剂用量就升高,因此应用成本较高,这就限制了蛋白酶在澄清酱油中的应用。目前也有研究人员通过人工定向设计改造的方式提高酶的耐盐性,但需要使用基因工程手段对产酶菌株进行改造,不符合消费者对非转基因食品的需求。因此,从自然界或者人工环境中筛选天然的具有产耐盐蛋白酶能力的菌株成为获得食品级耐盐蛋白酶制剂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株耐盐芽孢杆菌,该菌能够产耐盐蛋白酶。
具体技术方案包括:
一株芽孢杆菌,所述芽孢杆菌已于2020年11月4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271,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芽孢杆菌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一种耐盐蛋白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以如上所述的芽孢杆菌为发酵菌株进行发酵,从所得发酵产物中提取所述耐盐蛋白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取所述耐盐蛋白酶的步骤包括:
1)对所述发酵产物进行离心,收集上层清液;
2)向所述上层清液中加入硫酸铵,静置,收集下层浊液,
3)对所述下层浊液进行离心,收集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5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