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涡轮起动机排油器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7186.6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3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光;曹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航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6 | 分类号: | G01R31/5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肖琪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新区(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涡轮 起动机 排油器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涡轮起动机排油器测试装置,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一触片开关和检测灯,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顶部贯穿开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集料桶,本发明涉及燃气涡轮起动机技术领域。该燃气涡轮起动机排油器测试装置,通过向排油器进行注油,当排油器排出油并滴落在集料桶中,致使支撑弹簧负载产生形变,通过第一触片开关与第二触片开关进行接触使得检测灯通电,通过检测灯是否工作可直观判断排油器是否正常,解决了现有的排油器测试装置的操作步骤非常复杂,使用起来较为不便,操作工作量较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涡轮起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气涡轮起动机排油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涡轮起动机即燃气涡轮发动机,或称燃气轮机,是属于热机的一种发动机。燃气轮机可以是一个广泛的称呼,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包括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等等都包含在内。而一般所指的燃气涡轮发动机,通常是指用于船舶(以军用作战舰艇为主)、车辆(通常是体积庞大可以容纳得下燃气涡轮机的车种,例如坦克、工程车辆等)、发电机组等的。与推进用的涡轮发动机不同之处,在于其涡轮机除了要带动压缩机外,还会另外带动传动轴,传动轴再连上车辆的传动系统、船舶的螺旋桨或发电机等。轴流式压缩机会有许多的叶片,形状类似螺旋桨叶片,但是分为“静子”与“转子”两种。转子就像螺旋桨一般地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将对气流加功,增大气流总压P和总温T,这时气流的压力和温度就会提高。静子的功用是将因为转子的作用而产生旋转的气流导引回轴向,以正确的角度进入下一组转子,减小气流绝对速度C1。通常是一组转子和一组静子交互配置,而一组转子和静子就称为一级。
燃气涡轮起动机的排油器在大修时需要更换密封圈及进行部分内部零部件的修理、更换,整体修理完成后如果不进行试验装机则不能保证排油器的安全、正常使用,所以在排油器完成修理后必须有一台专用测试装置进行排油器的注油及单向活门循环测试,对排油器的注油及单向活门循环时间进行准确测量,并依据试验工艺要求,确定排油器是否修理合格,达到使用要求,保障使用安全,现有的排油器测试装置的操作步骤非常复杂,使用起来较为不便,操作工作量较大,效率低,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气涡轮起动机排油器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涡轮起动机排油器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排油器测试装置的操作步骤非常复杂,使用起来较为不便,操作工作量较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燃气涡轮起动机排油器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开设有放入槽,所述放入槽内腔的两侧均设置呈敞口,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放入槽之间连通,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检测机构。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一触片开关和检测灯,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顶部贯穿开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集料桶,所述集料桶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触片开关,所述集料桶底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
优选的,所述放入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支撑架内部的前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与第一夹板的正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内部的后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与第二夹板的背面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正面的一侧均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正面的另一侧均贯穿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放入槽内腔的正面和背面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与第一固定杆的外表面相适配,所述第三通孔的内部与第二固定杆的外表面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第一触片开关固定连接于安装槽内腔的底部,所述第一触片开关位于第二触片开关的正下方,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航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襄阳航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71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