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结构及自动导引运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9247.2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9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二斌;王文刚;王洪昆;边志宏;王蒙;丁颖;王萌;焦杨;马瑞峰;王浩然;盛慧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铁科合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16 | 分类号: | B60G11/16;B62D6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小粤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结构 自动 导引 运载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结构及自动导引运载车。减震结构包括减震顶板、减震底板、减震动板、弹性件及导向件。减震顶板及减震底板用于连接车身主体,并沿车身主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减震动板设于减震底板的下方,用于安装驱动舵轮。弹性件竖向设置,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减震顶板,另一端抵接于减震动板。导向件竖向设置,导向件的一端连接于减震动板,另一端与减震底板滑动连接。如此,有效对减震顶板及车身主体进行减震,使自动导引运载车平稳运行,减少车身主体震动对车载设备的影响。此外,导向件对减震动板的往复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减震动板能在垂直方向平稳运动,有效保证驱动舵轮行走的平稳性,从而减少车身主体震动对车载设备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导引运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结构及自动导引运载车。
背景技术
自动导引运载车安装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使得自动导引运载车能够沿预设的路径行驶,并且具有安全保护及各种移载功能。自动导引运载车因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灵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物流、标识喷涂等方面。
然而,当传统的自动导引运载车在不平整路面行驶时,会产生颠簸的现象,这样会导致自动导引运载车上的车载设备损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震结构及自动导引运载车,能够对车身主体进行减震,减少车身主体震动对车载设备的影响。
一种减震结构,包括:
减震顶板及减震底板,用于连接车身主体,并沿所述车身主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减震动板,所述减震动板设于所述减震底板的下方,用于安装驱动舵轮;
弹性件,竖向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减震顶板,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减震动板;及
导向件,竖向设置,所述导向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减震动板,另一端与所述减震底板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动板设有装配孔,所述导向件的一端设于所述装配孔,并与所述减震动板过盈配合;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减震动板的一端设有螺纹,并与所述紧固件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减震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向套设有套孔,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减震动板的一端滑动地设于所述套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铜套,所述铜套嵌设于所述导向套的套孔内,并与所述导向件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顶板包括第一板体及自所述第一板体向所述减震动板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有第一收容腔;所述减震动板包括第二板体及自所述第二板体向所述减震顶板延伸设置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设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滑动连接,且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板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的高度不超过所述第二导向部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尺寸,所述第二导向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腔壁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的顶面与所述车身主体的顶面齐平,且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车身主体焊接;所述第二板体的底面与所述车身主体的底面齐平,并与所述车身主体及第一导向部焊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设有三个,所述导向件围绕所述第一导向部及第二导向部设置,并位于以所述第一导向部及第二导向部为圆心形成的虚拟圆上;相邻两个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铁科合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铁科合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92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