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标准化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1496.5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险 |
主分类号: | B60L58/18 | 分类号: | B60L58/18;B60L58/26;B60L53/80;B60L50/60;A62C3/07;A62C3/16 |
代理公司: | 徐州创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3 | 代理人: | 于浩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标准化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标准化方法及其系统,属于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本发明通过采用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型号标准统一化,以电池数量来迎合不同型号电动汽车的大小差异的方式,使不同电动汽车之间实现动力电池的通用,再通过建立该动力电池的第三方机构,使该电池所有权与车辆提供方和车辆使用方分离,通过第三方机构统一铺设该电池的服务站网点,对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进行更换,实现对电动汽车进行便捷且快速续航,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不完善、电力不足续航困难这一问题,推进了未来电动汽车的全面普及,并且,本发明中统一后的动力电池自身具有高效散热以及自灭火性能,为自身安全使用提供了双重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标准化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工作原理: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电池瓶颈:目前电动汽车都在努力提升自身单次充电续航能力,但是依靠电池技术的提高来提升续航能力已经没有太多空间,即使单次续航达到1000公里依然不能真正解决电动汽车便捷问题,单次续航越长,电池越重,所需要的充电时间也更长,更高技术含量的电池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售价,更困难的保养。因此指望电池的技术解决电动汽车实用便捷和经济的痛点是不可能的。
二、现有的整体换电技术中整体换电站的建造成本高,设备复杂,还需要独立占用土地空间,不可能在普通的商业门面中实现。而且各种车型,品牌之间的电池不通用,各车企各自为阵,网点建设难度大覆盖极少,且整体换电对于电池电量剩余和更换计费也困难,更难创造出效益。
三、各自为阵的研发,导致各车企对电池技术或其他新能源技术开发产生高昂科研经费投入,高昂的研发投入也是各车企挥不去的梦魇。
四、除开不便捷及续航问题外,还有电动汽车含电池购车贵,自身非专业的电池使用和保养对电池损耗衰减很快,另外电池的使用率低下,电池寿命到期更换较为频繁,其费用更高,这样算下来电动汽车的费用高于燃油车的使用费用。
综上所述,简单来说就是充电不便捷,充电位难找,续航跑不远,购买价格高,更换电池费用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标准化方法及其系统,它通过采用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型号标准统一化,以电池数量来迎合不同型号电动汽车的大小差异的方式,使不同电动汽车之间实现动力电池的通用,再通过建立该动力电池的第三方机构,使该电池所有权与车辆提供方(车企)和车辆使用方(车主)分离,通过第三方机构统一铺设该电池的服务站网点,对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进行更换,实现对电动汽车进行便捷且快速续航,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不完善、电力不足续航困难这一问题,推进了未来电动汽车的全面普及,并且,本发明中统一后的动力电池自身具有高效散热以及自灭火性能,为自身安全使用提供了双重保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标准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小块化,并使用统一尺寸型号,以电池的相对统一使所有电动汽车统一动力电池标准,用电池的数量不同来迎合各种品牌各种车型之间的大小差异;
S2、通过能源管理系统使电动汽车内的所有电力电池均匀分组,在使用时按组依次使用,自动切换,且各个电池组之间互不影响,自由更换,每组至少包括一块动力电池;
S3、设立该动力电池的第三方机构,通过第三方机构让电池所有权与车辆提供方(车企)和车辆使用方(车主)分离,即车企售车时已不再包含动力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险,未经杨文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1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