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边不出筋且免支拆模的双向叠合楼板及其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2448.8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9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武;王文静;宋佳;崔文肇;于春义;白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尚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3 | 代理人: | 王利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边 不出筋 免支拆模 双向 叠合 楼板 及其 建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边不出筋且免支拆模的双向叠合楼板及其建造方法。该双向叠合楼板包括至少两块预制板、现浇叠合层、预制板底受力钢筋网、若干桁架钢筋、附加钢筋网、钢模板网以及拼缝。预制板四边不出筋,桁架钢筋竖向穿设在预制板以及现浇叠合层内,拼缝位于相邻两块预制板之间,钢模板网横跨两块相邻预制板,钢模板网具有网体以及凸伸出网体的加劲肋,加劲肋嵌入拼缝的空隙中,附加钢筋网横向搭接在拼缝及钢模板网之上。本发明可以在实现双向叠合楼板四边不出筋的同时,保证分离式接缝部分和双向板的受力性能,保证结构安全性,以及简化支拆模工序;同时,其还可以解决分离式接缝实际生产、施工安装的误差协调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边不出筋且免支拆模的双向叠合楼板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广泛,其中双向叠合楼板仍以整体式接缝连接为主,整体式接缝需在预制板侧四边出筋、施工安装预留宽缝后浇带,预制板四边出筋导致模板通用性差、生产工艺复杂、成品保护及运输难度增大、施工预制板安装时后浇带错筋定位麻烦,安装后预留宽缝后浇带还需支模、拆模占用劳动力,不利于控制日益增加的劳动成本。可见,虽然整体式接缝连接的双向叠合楼板受力可靠,但是在生产和施工中引起了一系列不利于工艺工效的问题。
因此,为了避免预制板四面出筋,也出现了一些分离式接缝密拼连接的双向叠合楼板,包括预应力的、混凝土肋代替桁架钢筋的或板边预留压槽的等多种类型。但是分离式接缝部分的受力性能保证仍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楼板体系不但承担了楼层的面外恒载和活载,同时将面内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对于分离式接缝的叠合楼板,由于接缝的存在导致预制层刚度不连续,因此必须保证楼板之间、梁板之间的连接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楼板在面内、外荷载作用下受力安全。并且,实际生产、施工安装的误差如何协调,如板侧预留压槽拼接的楼板,实际安装存在接缝两侧预制板的压槽不匹配的情况,影响连接钢筋放入压槽中。施工后浇叠合层混凝土时,分离式拼缝位置若不作封堵或支模处理、则很容易发生漏浆而污染施工环境需要二次清理,若进行拼缝封堵或支拆模处理、则需要一定的劳动工作量,均不利于工效保证和成本控制。此外,对于居住类或不设置吊顶的建筑,即建筑外观对楼板有无明缝要求,还需考虑如何对拼缝进行隐蔽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边不出筋且免支拆模的双向叠合楼板及其建造方法,其可以实现双向叠合楼板四边不出筋的同时,保证分离式接缝部分和双向板的受力性能,保证结构安全性,以及简化支拆模工序;同时,其还可以解决分离式接缝实际生产、施工安装的误差协调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边不出筋且免支拆模的双向叠合楼板,其包括至少两块预制板、现浇叠合层、预制板底受力钢筋网、若干桁架钢筋、附加钢筋网、钢模板网以及拼缝;所述预制板四边不出筋,所述若干桁架钢筋竖向穿设在所述预制板以及所述现浇叠合层内,并且,所述若干桁架钢筋于靠近所述预制板侧边的位置加密设置,所述预制板底受力钢筋网横向铺设于所述预制板的底部,所述若干桁架钢筋的底端位于所述预制板底受力钢筋网之上;
所述拼缝位于相邻两块所述预制板之间,所述钢模板网横跨两块相邻的所述预制板,并且位于靠近所述拼缝的两道桁架钢筋之间,所述钢模板网具有网体以及凸伸出网体的加劲肋,所述拼缝处预留一定宽度的空隙,所述加劲肋嵌入所述拼缝的空隙中,所述附加钢筋网横向搭接在所述拼缝及钢模板网之上。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块所述预制板于靠近所述拼缝的侧面的底部设有倒角构造,两块所述预制板的倒角构造共同围成一竖向截面呈三角形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防开裂处理层。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侧边的倒角构造的形式包括无防裂措施、有防裂措施、板端支座或板侧支座;其中,有防裂措施的倒角构造为所述预制板的底部于靠近板侧的位置开设有台阶,以作为容纳防裂措施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24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