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组与小麦白粉病抗性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4973.3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1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兵;庞昀龙;张绘蕊;李文辉;董磊;武玉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小麦 白粉病 抗性 显著 关联 snp 及其 遗传 育种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58个)与小麦白粉病抗性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方法。这些SNP是通过对768份小麦品种和优良品系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GBS)发掘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然后通过抗病性鉴定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来的。这组SNP位点准确性高、可以转化成KASP标记和SNP芯片,用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精细作图和候选基因鉴定,以及小麦抗白粉病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组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位点显著关联的SNP及其在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及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
化学防治和选育抗病品种是抵御白粉病危害的有效手段。但长期使用药剂防治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环境受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鉴定利用抗白粉病基因,选育抗病品种,不仅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改善小麦的遗传组成,提高小麦产量,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
对小麦白粉病抗性进行遗传研究,对了解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结构、抗病基因作图与克隆,以及在育种中进行有目的的进行抗病基因的选择,对于提高育成品种的白粉病抗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子标记技术是进行小麦有关性状的遗传、基因作图、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等育种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有RFLP(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SSR(简单重复序列)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传统的RFLP和SSR等分子标记存在通量低、数量少、操作过程繁琐等局限,不能满足遗传与育种研究的需要。而SNP标记在基因组中分布及其丰富,具有二态性,且易于高通量自动化检测,是在遗传研究与育种中最有应用前途的分子标记技术。
目前,常用的SNP的高通量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测序和DNA芯片技术。利用测序技术对样品材料进行DNA重测序可以获得高密度的SNP标记,但重测序的成本很高。而简化基因组测序Genotyping-by-sequencing (GBS)则先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等方法处理以减小基因组的复杂性,构建复杂性低的基因组DNA文库,再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深度测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测序的成本。小麦中利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基因组DNA构建DNA文库并通过测序鉴定SNP的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对于相对于小麦庞大的基因组(16G)要进行深度测序成本依然很高,而且GBS数据的处理、序列比对、基因分型等过程对数据分析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生物信息学背景的人员才能完成,一般育种家难以掌握和利用。
发明内容
控制小麦重要数量性状位点(QTL)的作图、基因克隆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过程中需要开发分子标记。传统的SSR标记通量低、数量少,而基于SNP位点转化而成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标记,即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 技术,能够在广泛的基因组DNA样品中,对SNPs和特定位点上的InDels进行精准的双等位基因判断。以其高度稳定性、准确性和低成本、高通量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基因的精细作图、克隆,大规模育种材料的高通量筛选,在遗传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49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