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ESD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46107.8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8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利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瑞浦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6414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esd 保护 电路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双向ESD保护电路,接设于芯片供电端的引脚PIN与接地端的引脚GND之间,由二极管D1、PMOS管MP1~MP5、电阻R1相接构成,其中PMOS管MP1、MP2的漏极、MP4的栅极与引脚PIN相连接,MP4的源极、漏极与MP2的栅极共连相接,PMOS管MP1的源极、MP3的漏极、MP5的栅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相接于节点Vminus,MP5的源极、漏极与MP3的栅极共连相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引脚GND相接于地,且PMOS管MP2、MP3的共源极和所有PMOS管的衬底均相接于节点Vbody,电阻R1接入PMOS管MP1的栅极与节点Vbody之间。应用该ESD保护电路设计,在正向静电或负向静电产生时,能利用正向耐高压的二极管吸收正向静电,负向二极管分压限制;通过简单设计和较小的面积占用,提高了ESD保护的可靠性,有效避免芯片内部电路受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芯片防护电路,尤其一种用于正向高压、负向低压的双向ESD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保护电路为集成电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主要负责保护芯片内部的器件不受ESD的损伤,提高芯片或系统的可靠性。
随着高电压、大电流应用场景的应用普及,电源系统的地在瞬间大电流时,会出现较大的负压尖峰,使得芯片应用需要覆盖正向高压和负向低压的应用场景,因此正向高压、负向低压的双向ESD结构应运而生。以MOSFET的driver芯片为例,芯片最大工作电压20V以上,芯片在驱动MOSFET的瞬时尖峰电流可以达到7A,瞬时尖峰电流因为寄生电感的存在,在芯片地和系统地产生很大的地噪声,出现负几伏的噪声信号,由此出现适用于负5V至正20V的电压需求范围。需要正向高压、负向低压的双向ESD保护电路。
传统的双向ESD结构多为双向都是低压,或者双向都是高压的结构,不适用于上述的应用场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双向ESD保护电路,以较小面积占用提高ESD保护的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双向ESD保护电路,接设于芯片供电端的引脚PIN与接地端的引脚GND之间,其特征在于:由二极管D1、PMOS管MP1~MP5相接构成,其中PMOS管MP1、MP2的漏极、MP4的栅极与引脚PIN相连接,MP4的源极、漏极与MP2的栅极共连相接,PMOS管MP1的源极、MP3的漏极、MP5的栅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相接于节点Vminus,MP5的源极、漏极与MP3的栅极共连相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引脚GND相接于地,且PMOS管MP2、MP3的共源极、MP1的栅极和所有PMOS管的衬底均相接于节点Vbody。
进一步地,还包括接入PMOS管MP1 的栅极与节点Vbody之间的电阻R1。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阻R2和电阻R3,电阻R2的一端与引脚PIN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PMOS管MP5的源极相连接;电阻R3的一端接入节点Vminus,电阻R3的另一端与PMOS管MP4的源极相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保护电路设计,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性:在正向静电或负向静电产生时,该电路能对应切换各PMOS管的共联衬底节点面向不同引脚方向的导通性,利用正向耐高压的二极管吸收正向静电,并利用负向二极管分压限制;通过简单设计和较小的面积占用,提高了ESD保护的可靠性,有效避免芯片内部电路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正向高压、负向低压的双向ESD保护电路的优选实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瑞浦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瑞浦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61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