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风道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6130.7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春兰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14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风道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风道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和固定架,壳体的内部一体成型有隔板,且壳体的内部被隔板分隔预设有冷风腔、安装腔和送风腔,冷风腔和送风腔相互贯通,安装腔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压缩机和干燥过滤器,且干燥过滤器的输出端上螺纹连接有出水管,干燥过滤器的输入端上插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远离干燥过滤器的一端插接在压缩机的输出端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壳体与进风管相互分离,压缩机、风机和过滤干燥器等电器设备均安装在壳体的内部,在外部空气通过进风管为冷却液进行冷却时,并不会与壳体内部的电器设备下相互接触,能够有效地避免电器设备受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风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醇汽油、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中国专利号CN108819668B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一侧连接有发电室,所述发电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发电机,所述第一发电机的一侧通过旋转轴连接有第一扇叶,该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设置有制冷室,制冷室内的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这样吸取的车内的热量,达到了降低车的内部温度,保护了车内零件的安全,防止车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故障,保护了驾驶者的安全。
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均为一体式设计,在外部空气经过风道对冷却液进行冷却的过程中,也会与其他设备相互接触,一方面会使得冷却后的冷却液升温,降低冷却效果,另一方面空气中含有的杂质和水汽等可能会对装置造成不利影响,并且一体式设计使得装置不方便安装。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风道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风道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风道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和固定架,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体成型有隔板,且壳体的内部被隔板分隔预设有冷风腔、安装腔和送风腔,所述冷风腔和送风腔相互贯通,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压缩机和干燥过滤器,且干燥过滤器的输出端上螺纹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干燥过滤器的输入端上插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远离干燥过滤器的一端插接在压缩机的输出端上,所述送风腔的一侧内壁上通过螺钉安装有冷管,所述冷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回水管,且冷冻管远离回水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冷管的一端螺纹连接在压缩机的输入端上,所述送风腔的一侧外壁上插接有呈等距离分布的冷风管,且冷管靠近冷风管处,所述冷风腔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钉安装有风机,且风机的输出端靠近冷管处,所述壳体的两侧外壁上靠近风机处均开有进气口,且进气口的内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防尘网,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呈等距离分布的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端焊接有上卡箍,所述上卡箍的内部卡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顶部外壁上插接有两个连接咀,且连接咀的底端焊接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咀相互贯通,所述进风管的内部焊接有呈等距离分布的散热片,且散热片焊接在冷凝管的外部,两个所述连接咀的顶部分别螺纹连接有送水管和回流管,所述送水管通过法连与出水管相互连接,且出水管、送水管和冷凝管相互贯通,所述回流管与回水管相互贯通,且回水管、回流管和冷凝管相互贯通,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外壁上通过螺钉安装有水箱,且水箱的底部外壁上通过螺钉安装有底盖,所述底盖的底部外壁上插接有呈等距离分布的防护管,且防护管的一端贯穿至水箱的内部,所述防护管的内部填充有棉芯,且棉芯的一端贯穿至水箱的内部,所述棉芯远离水箱的一端贯穿至进风管的内部,且棉芯的一端与散热片相互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春兰,未经陈春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61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