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苓桂术甘汤制备工艺及其质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52808.2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9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强;付静;韩妮娜;王杰;刘利娟;李梦荣;栾仲欣;林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G01N33/15;A61K36/54;A61K36/284;A61K36/484;A61K36/07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廖慧敏 |
地址: | 1013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苓桂术甘汤 制备 工艺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苓桂术甘汤制备工艺及其质控方法,包括:获得标准汤剂和供试品;采用苓桂术甘汤汤剂作为标准汤剂,采用苓桂术甘汤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作为供试品;获得标准汤剂的关键质量属性相似系数Ssubgt;cqa/subgt;;将标准汤剂和供试品进行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设定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的一种物质的峰为S峰,根据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显示的各个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峰面积的比值计算Ssubgt;cqa/subgt;,其中,Ssubgt;cqa/subgt;=供试品中各特征峰对应S峰的相对峰面积/标准汤剂中各特征峰对应S峰的相对峰面积;控制过程:筛选出数量最多的Ssubgt;cqa/subgt;值更接近数值1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所对应的工艺即可。本发明具有减少经方制剂与传统汤剂之间物质基准间差异、保证疗效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苓桂术甘汤制备工艺及其质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中药材生产应用大国,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已有数千年历史,相比“中药复方颗粒”在国外的盛况,作为最接近标准汤剂的颗粒剂在国内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的发布,传统的中药新药研发模式正逐渐回归理性,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中提到的中药经典名方可以不再做临床研究而直接申报生产,恰好给医药行业指出了一条创新中药研究开发的途径。
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起草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及其物质基准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规定,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系是指以古代医籍中记载的古代经典名方制备方法为依据制备而得的中药药用物质的标准,除成型工艺外,其余制备方法应当与古代医籍记载基本一致。
但现有的药学研究思路都与临床实际应用不一致,现有经方制剂的提取方法通常是以出膏率和指标性成分转移率最大值为指导而对工艺进行研究,并没有进行与临床汤剂的具体成分组成的比较研究。因此,常规经方制剂的所得成品颗粒与临床汤剂中所含物质基础不一致,不能保证临床疗效的一致性。
而在经方古方原文记载中,就每个处方而言,其均有不同的煎煮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经方制剂的提取方法与古法煎煮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临床疗效二者有较大差别。比如:《金匮要略》中苓桂术甘汤的处方组成为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和甘草二两,其古法煎煮方法为: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根据文献调研及古代衡器(权)核算,按汉代剂量法换算比例(1升=200ml)得到《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的传统汤剂制备方法:以上四味药,加水1200ml,浸泡0~60min,煮沸,保持微沸煎煮,到药液体积范围为540~660ml时,停止加热,煎液100~150目筛网滤过,立即冷却至室温。
虽然经方制剂苓桂术甘汤颗粒的制备是以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苓桂术甘汤的古法煎煮方法为依据,但是在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上均存在差异,如:经方制剂苓桂术甘汤颗粒涉及的工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分离、浓缩时间、浓缩后相对密度、干燥方法、干燥时间等。进而导致经方制剂苓桂术甘汤颗粒中所含物质基础与传统汤剂不能有效保持一致,影响疗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古代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采用的经方制剂苓桂术甘汤颗粒的制备方法与传统汤剂存在不同,导致所得成品颗粒中所含的物质基础不同,进而使经方制剂的临床疗效不稳定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古代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与传统汤剂之间物质基础的差异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种苓桂术甘汤制备工艺的质控方法,包括:
获得标准汤剂和供试品:采用苓桂术甘汤古法汤剂作为标准汤剂,采用苓桂术甘汤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作为供试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28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