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复位填充墙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4840.4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6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吕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20;E04B1/21;E04B1/22;E04B1/4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翠香 |
地址: | 570228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填充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填充墙结构,包括基础、填充墙、若干用以围设成主体框架的框架梁和框架柱;主体框架定位连接于基础的上方;填充墙定位于主体框架的内部;框架梁和框架柱内均沿轴向贯穿设有用以实现定位连接的预应力索具和套设于预应力索具外周的预应力波纹管;基础、框架梁和框架柱均设有用以定位约束填充墙的第一预埋件。该自复位填充墙结构实现了填充墙相对于基础的柔性连接,通过预应力波纹管避免预应力索具受力变形时与框架梁或框架柱直接接触并挤压,框架梁和框架柱的结构性能不与填充墙相互影响;通过第一预埋件约束填充墙的相对位移,改善填充墙在整个自复位填充墙结构中的受力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填充墙结构。
背景技术
填充墙是一种建筑结构,按照墙体结构的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建筑体的抗震性能,建筑体可设置为自复位结构。由于自复位结构的侧向位移、节点的转动等参数相比传统结构变形更大,而通过自复位结构安装的填充墙难以精确控制受力及损伤,因而包括填充墙在内的整个施工结构容易出现损伤,安全性较差。
综上所述,如何改善包括填充墙在内的自复位施工结构的结构性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复位填充墙结构,能够改善填充墙的结构连接,提高填充墙及其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复位填充墙结构,包括基础、填充墙、若干用以围设成主体框架的框架梁和框架柱;所述主体框架定位连接于所述基础的上方;所述填充墙定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所述框架梁和所述框架柱内均沿轴向贯穿设有用以实现定位连接的预应力索具和套设于所述预应力索具外周的预应力波纹管;所述基础、所述框架梁和所述框架柱均设有用以定位约束所述填充墙的第一预埋件;所述基础、所述框架梁和所述框架柱均设有用以定位约束所述填充墙的第一预埋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埋件包括预埋体和固定于预埋体外端的定位体;所述定位体包括用以卡套于所述填充墙的边部的凹槽面,所述凹槽面的两侧槽内壁贴紧于所述填充墙,所述凹槽面的凹陷底面分离于所述填充墙。
优选地,所述框架梁和所述框架柱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预埋件。
优选地,所述框架梁和所述框架柱均包括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杆件和分别设于所述混凝土杆件两端的柱端钢件。
优选地,设于所述框架梁的所述柱端钢件包括两组;且任意一组所述柱端钢件具体包括梁端钢套和穿设于所述梁端钢套内的螺旋箍筋;
设于所述框架柱的所述柱端钢件具体包括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杆件底端的柱脚钢靴和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杆件顶端的柱端钢板。
优选地,所述框架柱内设有沿径向贯通、用以供所述框架梁的所述预应力索具穿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穿设有波纹管;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端贴合设有柱侧钢板。
优选地,所述基础的表面设有第二预埋件和固定于所述第二预埋件的抗剪键;所述框架柱的底端贴合于所述第二预埋件且卡入相邻所述抗剪键之间。
优选地,任一所述框架柱设有自外壁径向向外延伸、用以支撑所述框架梁的牛腿。
优选地,所述主体框架与所述填充墙之间设有填充物。
优选地,所述填充物具体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聚氨酯发泡。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自复位填充墙结构包括基础、填充墙、若干用以围设成主体框架的框架梁和框架柱。
框架柱垂向定位连接于基础的上方,框架梁水平连接于相邻框架柱之间,全部框架梁和全部框架柱组成可供填充墙嵌入并定位连接的主题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4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