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架式坡道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1711.8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6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华;陶永刚;刘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神华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1/00 | 分类号: | E04F11/00;E04F11/112;E04C3/08;E04H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架 坡道 模块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网架式坡道模块,涉及坡道技术领域,该网架式坡道模块包括网架支撑框和坡面结构,所述网架支撑框包括多根连接钢管和多个连接球,所述连接钢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球,所述连接球的顶部固定有水平布置的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坡道的行驶方向,所述坡面结构固定安装于多根所述安装横梁上,多根所述安装横梁的两侧还设置防护栏,所述防护栏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坡道的行驶方向,所述防护栏垂直于所述坡面结构的上表面。本申请具有耗用钢材较少、制作成本比较低、制作材料运输安装方便、施工难度较低等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坡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架式坡道模块。
背景技术
坡道是使行人或者汽车在地面上进行高度转化的重要建筑结构。
如果要在建筑物的二层、三层或者更高层上施工得到坡道,一般需要采用钢结构坡道,目前的钢结构坡道施工过程中大致如下:将工字钢等钢梁结构搬运至施工现场,在后在将钢梁结构起吊至合适位置并焊接固定,然后铺设坡道表面的支撑板。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一般的汽车坡道都会有6米左右的宽度,所以工字钢等钢梁结构的长度也会有6米左右,所以工字钢等钢梁结构的重量比较重,要将其运输到空间较为狭小的建筑物的二层、三层或者更高层,施工难度很高,而且工字钢等钢梁结构耗用钢材较多,制作成本比较高,故而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普通钢结构坡道耗钢材较多、重量也比较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网架式坡道模块。
本申请提供一种网架式坡道模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网架式坡道模块,包括网架支撑框和坡面结构,所述网架支撑框包括多根连接钢管和多个连接球,所述连接钢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球,所述连接球的顶部固定有水平布置的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坡道的行驶方向,所述坡面结构固定安装于多根所述安装横梁上,多根所述安装横梁的两侧还设置防护栏,所述防护栏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坡道的行驶方向,所述防护栏垂直于所述坡面结构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要采用网架支撑框替换常见的钢梁结构,作为该坡道模块的核心支撑受力结构,网架支撑框由体积较小的连接球和长度较短的连接钢管拼接固定而成,且搭建成空间立体式的网架结构,不仅结构牢固,而且连接钢管为空心结构,同样体积下的网架支撑框耗用钢材较少,制作成本比较低,连接球和连接钢管相较于又长又重的钢梁结构,更容易搬运至空间较为狭小的建筑物的二层、三层或者更高层,施工难度更低;安装横梁则为坡面结构提供了稳定的安装位置,以确保坡面结构和网架支撑框牢固连接,而防护栏则设于坡面结构的两侧,具有较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可选的,多根所述安装横梁上还设置有分隔栏,所述分隔栏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坡道的行驶方向,所述防护栏垂直于所述坡面结构的上表面,所述分隔栏将所述坡面结构分隔为位于中间的汽车行驶通道和位于所述汽车行驶通道一侧或者两侧的非汽车行驶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坡面结构不仅具有汽车行驶功能,而且还具有路人行走功能,同时分隔栏将坡面分隔开,汽车行驶时不易威胁到非汽车行驶通道上行走的人群,更加安全。
可选的,所述非汽车行驶通道包括台阶部和/或斜坡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阶部用于供路人行走,斜坡部用于供电动车、自行车或者轮椅行走,上述的非汽车行驶通道,结构设计更人性化,方便实用。
可选的,所述汽车行驶通道包括坡面钢板条单元和减速带钢板条单元,多个所述坡面钢板条单元的铺设方向与坡面的行驶方向相一致,所述减速带钢板条单元的铺设方向与坡面的行驶方向相垂直,且所述减速带钢板条单元夹设于两组所述坡面钢板条单元之间,所述坡面钢板条单元和减速带钢板条单元用于供行驶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均匀密布的通孔,所述减速带钢板条单元的上表面凸出于所述坡面钢板条单元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神华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神华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17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