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最大放电功率的测试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2167.9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4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其铭;李林;杨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78 | 分类号: | G01R31/378;G01R31/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文姣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动力电池 最大 放电 功率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最大放电功率的测试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动力电池放置在预设温度的测试环境中静置,直至动力电池的温度稳定在预设温度;根据整车实际工况,或者采用恒电流或恒功率方式,将动力电池放电至预设荷电状态;采用试电流方式对动力电池脉冲放电,直至放电后动力电池的电压等于动力电池的最小允许电压;根据最小允许电压和当前放电电流获取动力电池在预设温度和预设荷电状态下的最大放电功率。由此,在动力电池的温度稳定在预设温度的同时,将动力电池放电至预设荷电状态,从而,在提高动力电池性能的同时,实现动力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最大放电功率的测试方法和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最大放大功率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输出功率影响着整车的性能,然而,相关技术的电池输出功率测试方法通常采用的是静态测试方法,导致与整车实际使用工况不符,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电池的极化大且去极化的时间长,进而,产生动力电池在整车实际运行工况下因为功率过大导致报警或者因为功率过小导致整车性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最大放电功率的测试方法,能够在动力电池的温度稳定在预设温度的同时,将动力电池放电至预设荷电状态,从而,在提高动力电池性能的同时,实现动力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测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最大放电功率的测试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最大放电功率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动力电池放置在预设温度的测试环境中静置,直至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稳定在所述预设温度;根据整车实际工况,或者采用恒电流或恒功率方式,将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至预设荷电状态;采用试电流方式对所述动力电池脉冲放电,直至放电后所述动力电池的电压等于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小允许电压;根据所述最小允许电压和当前放电电流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预设温度和所述预设荷电状态下的最大放电功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最大放电功率的测试方法,将动力电池放置在预设温度的测试环境中静置,直至动力电池的温度稳定在预设温度,并根据整车实际工况,或者采用恒电流或恒功率方式,将动力电池放电至预设荷电状态,进而,采用试电流方式对动力电池脉冲放电,直至放电后动力电池的电压等于动力电池的最小允许电压,以及根据最小允许电压和当前放电电流获取动力电池在预设温度和预设荷电状态下的最大放电功率。由此,在动力电池的温度稳定在预设温度的同时,将动力电池放电至预设荷电状态,从而,在提高动力电池性能的同时,实现动力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测试。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最大放电功率的测试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整车实际工况包括实际采集路谱工况、新欧洲行驶工况和世界轻型汽车循环测试工况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电流或恒功率方式符合0.33C放电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采用试电流方式对所述动力电池脉冲放电,直至放电后所述动力电池的电压等于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小允许电压,包括:采用预设放电电流对所述动力电池脉冲放电预设时间;判断所述动力电池的电压是否等于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小允许电压;如果所述动力电池的电压大于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小允许电压,则对所述放电电流进行调整,并采用调整后的放电电流对所述动力电池脉冲放电所述预设时间,直至所述动力电池的电压等于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小允许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21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