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3327.1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8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年勇;冯浩;许泓烨;王万昌;严家娟;刘齐助;李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9/25 | 分类号: | F03D9/25;F03D80/60;E21B43/24;F28D21/00;F25B41/40;F25B41/2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131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风力 发电 机组 余热 利用 采油 热源 供给 装置 | ||
1.一种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叶片(1)、机舱(2)、传动轴(3)、齿轮箱(4)、发电机(5)、变流器(6)及变压器(7),齿轮箱(4)、发电机(5)、变流器(6)及变压器(7)均固定安装在机舱(2)内,叶片(1)位于机舱(2)外,叶片(1)与传动轴(3)的外端固定连接,传动轴(3)的内端伸出至机舱(2)内,并与齿轮箱(4)的输入端传动连接,齿轮箱(4)的输出端和发电机(5)的主轴传动连接,发电机(5)的输出端和变流器(6)的输入端电连接,变流器(6)的输出端和变压器(7)的输入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该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包括:
四个集热管(8),内部均具有导热油,四个集热管(8)分别设置在齿轮箱(4)、发电机(5)、变流器(6)及变压器(7)上;
油水换热器(9),具有导热油进口、导热油出口、第一海水进口和第一海水出口,油水换热器(9)上设有总供油管(10)、总回油管(11)、总供水管(12)和总回水管(13),所有集热管(8)的进口均通过总供油管(10)与油水换热器(9)的导热油出口连通,总供油管(10)上设置有油泵(14),所有集热管(8)的出口均通过总回油管(11)与油水换热器(9)的导热油进口连通;
海水舱(15),用于存储海水,油水换热器(9)的第一海水进口通过总供水管(12)和海水舱(15)连通,总供水管(12)上设置有海水泵(16),油水换热器(9)的第一海水出口通过总回水管(13)和海水舱(15)连通;变压器(7)的输出端电连接有外部供电线路(17)和内部供电线路(18),油泵(14)及海水泵(16)均与内部供电线路(18)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舱(15)内设置有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舱(15)内设置有电加热器(19),所述内部供电线路(18)与电加热器(19)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4)上的集热管(8)贴合在齿轮箱(4)的外壁上;所述发电机(5)上的集热管(8)贴合在发电机(5)的外壁上;所述变流器(6)上的集热管(8)贴合在变流器(6)的外壁上;所述变压器(7)上的集热管(8)贴合在变压器(7)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供水管(12)和总回水管(13)上均设置有阀门(2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剂水换热器(21)、内部具有制冷剂的蒸发器(22)、压缩机(23)及离合器(24),所述齿轮箱(4)内传动连接有联动轴(25),所述联动轴(25)与离合器(24)传动连接,离合器(24)和齿轮箱(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蒸发器(22)位于机舱(2)内;
制冷剂水换热器(21)具有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第二海水进口和第二海水出口,蒸发器(22)的出口通过管道和压缩机(23)的进口连通,压缩机(23)的出口通过管道和制冷剂水换热器(21)的制冷剂进口连通,制冷剂水换热器(21)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管道和蒸发器(22)的进口连通,制冷剂水换热器(21)的第二海水进口和总供水管(12)连通,制冷剂水换热器(21)的第二海水出口和总回水管(1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水换热器(21)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22)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节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33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光刻显影T型缺陷的方法
- 下一篇:具有热膜风速计的流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