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3327.1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8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年勇;冯浩;许泓烨;王万昌;严家娟;刘齐助;李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9/25 | 分类号: | F03D9/25;F03D80/60;E21B43/24;F28D21/00;F25B41/40;F25B41/2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131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风力 发电 机组 余热 利用 采油 热源 供给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采油伴热供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包括四个集热管、油水换热器及海水舱油水,其通过油泵使导热油在集热管与油水换热器之间循环,并通过海水泵使海水在海水舱与油水换热器之间循环,集热管内的导热油在机舱内吸收热量后,到达油水换热器与油水换热器内的海水进行换热,从而提升海水舱内的海水温度,同时可有利于机舱的散热,海水舱则可由船只拉到海上采油作业平台,为采油伴热提供热源,进而实现对风电余能的储存及再利用,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采油成本,解决了海上采油作业平台直接用电供热所导致的耗能大的问题,也解决了用烧油来供热所导致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油伴热供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各种能源的使用也在急剧增加。同时石油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在不断发展,但石油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法再生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损耗,减少污染,同时提高开采量。在采油过程中,为达到降低原油粘度及防冻防凝的目的,人们普遍采用采油伴热的方法。
现在普遍使用的热力采油技术主要有两种,即火烧油层技术和注蒸气热力采油技术,围绕采油伴热,各种产热的工艺装置相继被研发使用,例如:电热杆、恒功率管外热电缆或杆内热电缆电加热抽油杆加热装置、井下红外加热及热化学法等,尤其是电伴热保温装置,电伴热是用电热来补充被伴热物体在工艺过程中所散失的热量,以维持介质温度在某一范围内;上述装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益,但是依旧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电热带烧断后不易发现,且耗电量较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缺点;
第二、恒功率产品存在无法克服的不合理结构设计,导致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维修或者更换,极大地消耗人力物力;
第三、恒功率产品耗能高,且不能随着井下的温度梯度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宜广泛推广使用。
第四、长期使用热化学采油方法费用高昂,且很大几率会污染原油,增加后续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油供热成本高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风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的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叶片、机舱、传动轴、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及变压器,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及变压器均固定安装在机舱内,叶片位于机舱外,叶片与传动轴的外端固定连接,传动轴的内端伸出至机舱内,并与齿轮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齿轮箱的输出端和发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发电机的输出端和变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变流器的输出端和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该采油伴热热源供给装置包括:
四个集热管,内部均具有导热油,四个集热管分别设置在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及变压器上;
油水换热器,具有导热油进口、导热油出口、第一海水进口和第一海水出口,油水换热器上设有总供油管、总回油管、总供水管和总回水管,所有集热管的进口均通过总供油管与油水换热器的导热油出口连通,总供油管上设置有油泵,所有集热管的出口均通过总回油管与油水换热器的导热油进口连通;
海水舱,用于存储海水,油水换热器的第一海水进口通过总供水管和海水舱连通,总供水管上设置有海水泵,油水换热器的第一海水出口通过总回水管和海水舱连通;变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外部供电线路和内部供电线路,油泵及海水泵均与内部供电线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3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光刻显影T型缺陷的方法
- 下一篇:具有热膜风速计的流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