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及其与排水路缘石的组合排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4013.3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6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曹世江;吴飞;李健;刘斌;李洋;徐显芬;刘君韬;龙康滔;杨亮;张晓娇;陈德永;张震;熊仕吉;李少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046;E03F5/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行道 排水 结构 及其 水路 组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及其与排水路缘石的组合排水方法,该人行道排水结构由透水混凝土和若干块透水盲道砖组成渗透排水面层,透水混凝土下方设有一层由若干第一排水砌块、第二排水砌块以及级配碎石或碎砾石所组成的渗透排水基层,透水盲道砖下方和渗透排水基层下方分别铺设第一水泥砂浆找平层和第二水泥砂浆找平层,位于第二水泥砂浆找平层以下的部分设有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下方为压实土基。本发明提供的人行道排水结构具有下渗路径短,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节省材料、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等特点,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排水路缘石结构,以便将人行道或设有路缘石的广场步行道中的道路表面雨水以及下渗的雨水直接引入路缘石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基础设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及其与排水路缘石的组合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南京、深圳、重庆等城市时常发生城市洪涝灾害,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气温升高引起大气本身的含水量增加且大气的持水能力不断增强,一旦大气含水量达到饱和满足降雨条件时就会产生强降雨;二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道路和广场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雨水下渗减少,一旦遭遇强降雨或者雨季持续时间较长就极易造成路面排水系统泄水量小于路表汇流量的现象,导致道路表面短时间内汇集大量雨水,进而易引发城市洪涝灾害,城市产生洪涝灾害将严重影响交通出行,造成城市基础设施被雨水浸泡,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缓解城市道路表面雨水径流量大的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采用透水性材料将路表一部分雨水引入地下进行暗排,以减轻道路表面排水的压力。当前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多采用3~6cm透水砖+2~3cm水泥砂浆或中粗砂+8~12cmC15或C20素混凝土+10~15cm级配碎石进行渗透排水的方式将雨水引入地表以下进行排水,然而这种排水结构对于降雨量较小不形成径流或者人行道与步行道已经被雨水浸泡时具有一定效果,雨水可以通过透水砖及其以下的结构慢慢进行下渗,但当遇有强降雨且降雨时间较长时,由于现有的人行道结构雨水下渗路径较长,绝大多数雨水来不及下渗就会以径流的方式直接流入行车道内,增加了路表的排水压力且影响行车和行人的安全;此外,当前人行道两侧的路缘石主要为工厂预制的混凝土预制块或由石材加工制成,其结构和功能过于单一,当前尚缺乏一种有效的可将人行道与路缘石组合起来进行排水的结构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及其与排水路缘石的组合排水方法。首先,本发明提供的人行道排水结构具有下渗路径短,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节省材料、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等特点,且本发明提供的人行道排水结构同样适用于火车站广场、汽车站广场、生活购物广场等步行道的使用,可有效加速人行道、步行道等地表雨水的下渗速度和下渗量,缓解道路表面排水的压力;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排水路缘石结构,以便将人行道或设有路缘石的广场步行道中的道路表面雨水以及下渗的雨水直接引入路缘石中,由路缘石的排水口排放到附近的雨水管道中,从而可有效缓解道路表面的积水问题,同时,该排水路缘石设成带有下沉台和拦水体的结构不仅可以拦截人行道或步行道的雨水,也可有效避免城市车辆停车时经常跨越路缘石,驶上人行道或步行道占用人行道或步行道空间的现象;最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及其与排水路缘石的组合排水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首先看第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该人行道排水结构由透水混凝土和若干块透水盲道砖组成渗透排水面层,透水混凝土下方设有一层由若干第一排水砌块、第二排水砌块以及级配碎石或碎砾石所组成的渗透排水基层,透水盲道砖下方和渗透排水基层下方分别铺设有2~3cm的第一水泥砂浆找平层和第二水泥砂浆找平层,位于第二水泥砂浆找平层以下的部分优选4~6cm强度不小于C15的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下方为压实度不小于90%的压实土基。
其中,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盲道砖的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30,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优选15%~25%,以便透水混凝土面层在满足雨水下渗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40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