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0543.9 | 申请日: | 202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7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华;戴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奎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3/04 | 分类号: | B28B3/04;B28B7/18;B28B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283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多孔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原料倒入、压实制孔、多孔脱模以及脱模收集等多种工序,该方法采用如下机械:该机械包括固定底座、支撑柱、成型模具、制孔装置和安装架,所述的固定底座的上端中部均匀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连有放置底板,放置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制孔装置,制孔装置安装在安装架上,安装架固定在固定底座的上端中部。本发明可以解决人工逐个对多孔砖进行脱模,效率较低,浪费人力物力,可能会对模具产生损害,且在孔洞处脱模时,可能会对多孔砖的孔洞处造成损伤,孔洞处的模具拔出后可能会粘有一部分混凝土,使孔洞处的强度下降,导致整体混凝土多孔砖的质量下降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多孔砖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与砂、石等经加水搅拌、成型和养护而制成的一种具有多排小孔的混凝土制品,是继普通与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之后又一个墙体材料新品种。混凝土多孔砖具有生产能耗低、节土利废、施工方便和体轻、强度高、保温效果好、耐久、收缩变形小、外观规整等优点,是一种替代烧结粘土砖的理想材料,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目前,在对再生混凝土多孔砖进行制备时,通常存在以下缺陷:1.传统的混凝土多孔砖制备方法,往往采用人工脱模的方法逐个处理混凝土多孔砖,人工脱模效率较低,浪费人力物力,可能会对模具产生损害,间接降低了其经济效益;2.传统的混凝土多孔砖制备方法,在制成后,通常直接将孔洞处的模具拔出,需要较大的机械力,而且会对混凝土多孔砖的孔洞处造成损伤,孔洞处的模具拔出后可能会粘有一部分混凝土,使孔洞处的强度下降,导致整体混凝土多孔砖的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的混凝土多孔砖制备方法,往往采用人工脱模的方法逐个处理混凝土多孔砖,人工脱模效率较低,浪费人力物力,可能会对模具产生损害,间接降低了其经济效益,且在混凝土多孔砖制成后,通常直接将孔洞处的模具拔出,需要较大的机械力,而且会对混凝土多孔砖的孔洞处造成损伤,孔洞处的模具拔出后可能会粘有一部分混凝土,使孔洞处的强度下降,导致整体混凝土多孔砖的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如下机械:该机械包括固定底座、支撑柱、成型模具、制孔装置和安装架,所述的固定底座的上端中部均匀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连有成型模具,成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制孔装置,制孔装置安装在安装架上,安装架固定在固定底座的上端中部。
所述的固定底座包括固定底板、驱动电机和同步脱模机构,固定底板的上端中部通过一号电机底座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同步脱模机构,具体工作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同步脱模机构工作,进而使四侧的成型转动板同步向外转动,进而与制成的混凝土多孔砖进行转动逐步分离,避免直接脱模带来的损害。
所述的成型模具包括放置板、安装块、凹槽、成型转动板、隔板和方板,支撑柱的上端连有放置板,放置板的四侧中部均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的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一号销轴安装有成型转动板,成型转动板的下端与同步脱模机构连接,左右两侧的成型转动板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插槽,插槽内滑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下端紧贴在方板的上端面,方板安装在放置板的上端,具体工作时,向成型转动板与成型转动板之间围成的成型区域内倒入适量均匀的混凝土,并通过隔板使其均匀分隔,形成多个空腔,这些空腔的形状大小与所要制备的混凝土多孔砖的形状大小相同,当制备完成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同步脱模机构工作,进而使四侧的成型转动板在凹槽内同步向外转动,与混凝土多孔砖逐步分离,并通过隔板与插槽的设计,可以便捷的对混凝土多孔砖进行取出,进一步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奎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奎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05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