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电极结构的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5601.7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1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伟;栗锐;陈征;柏松;杨勇;费晨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3213 | 分类号: | H01L21/3213;H01L2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电极 结构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电极结构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金属化方法形成钛铝双层金属,其中钛金属设于底层,位于衬底表面,铝金属设于顶层,位于钛金属表面;涂覆光刻胶,并光刻出掩膜图形;基于单片式湿法喷雾腐蚀系统,使用特定的腐蚀液,控制腐蚀过程的转速、喷淋压力、喷淋区域与喷淋时间等参数,逐层腐蚀铝金属、钛金属,然后再次腐蚀铝金属,使铝金属的侧蚀继续增大,露出底层钛的边界,最终形成底层钛边缘超出顶层铝边缘至少0.1um的电极结构;相比于传统的槽式腐蚀,得到了更好的稳定性、均匀性与形貌;相比于一般的多层金属腐蚀结果,避免了因为底层金属侧蚀带来的缝隙,消除了器件的可靠性隐患;相比于干法刻蚀,避免了腔体沾污、衬底损伤以及等离子体损伤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制造中的湿法腐蚀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电极结构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器件上,出于多种目的,常使用金属化工艺来在芯片上淀积导电金属薄膜。考虑金属材料是否合格主要有几点要求:导电性、粘附性、淀积难度、平坦化、可靠性、抗腐蚀性和应力,在这些方面,钛和铝都具有良好表现。钛金属因其功函数大、接触电阻小、粘附性好等特点,在肖特基接触、欧姆接触、阻挡层金属、金属互联、接触金属以及合金组分等方面被广泛使用。铝金属因其低电阻率、低成本以及工艺兼容性,是目前半导体制造业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在金属互联、电极加厚、焊接金属、表面钝化以及欧姆接触等方面被广泛使用。钛铝双层金属,作为肖特基二极管的势垒金属、势垒金属的加厚金属,以及MOSFET欧姆金属的加厚金属,都是常见的金属电极结构。因此,对钛铝金属进行图形化处理,是一道半导体制程中有广泛需求的关键技术。
湿法腐蚀是半导体器件制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艺,在漂去金属或介质、去除残留物以及大尺寸图形腐蚀应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干法刻蚀相比,湿法腐蚀对于下层材料可以具有极高的选择比,对器件不会带来等离子体损伤,使用的基础条件也相对简单。而单片式湿法喷雾腐蚀,是一种改良的、具有更高精度的湿法腐蚀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浸泡腐蚀有几个优点,主要是工艺均匀性和精确度的显著提高。单片作业模式,设备对溶液比例、温度以及机械运转的精确控制,腐蚀后及时喷水冲洗,使腐蚀的均匀性、可控性得到保障;来自腐蚀液、槽体的污染程度也明显降低。此外,喷雾腐蚀系统通常是封闭的,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
在既定的工艺过程中需要对钛-铝金属叠层进行逐层图形化,并最终形成底层钛金属边缘超出顶层铝金属边缘至少0.1um的结构。上述工艺过程要求有良好的均与性、可控性与洁净度,片内、片间均匀性<5%;能够实现20um以上宽度线条的腐蚀;金属边缘整齐、无钻蚀;层间不存在因底层金属过侧蚀带来的缝隙,进而引入器件可靠性隐患。
常规湿法腐蚀使用槽式浸泡的方式,随着工艺条件的变化、溶剂的挥发,溶液的寿命往往难以控制,工艺条件无法固化,有可能极度依赖人力调控,或容易出现腐蚀不净、过腐蚀等问题,导致产品损失;槽式设备的洁净度无法保障,一些难以清洁的沾污容易在槽体或管路内长期积累,在腐蚀过程中附着到圆片表面,造成工艺异常;另一方面,由于槽内不同位置溶液交换的差异,片内、片间、批次间均匀性难以满足5%的要求,一些细线条内的腐蚀甚至可能无法实现,对于稳定性要求高或线条精度要求高的工艺,槽式腐蚀方式难以满足;而干法刻蚀又会引入腔体沾污、衬底损伤以及等离子体损伤等问题,对器件带来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寻找一种较高精度、控制性好的钛铝金属腐蚀工艺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电极结构的实现方法,该方法能够在连续腐蚀两层金属的同时,保证较好的湿法腐蚀均匀性、可控性与洁净度,呈现较好的金属侧壁形貌,形成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器件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电极结构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1:在所述金属电极表面涂覆光刻胶,并光刻形成掩膜;
步骤2:将光刻后的圆片传入单片式喷雾腐蚀系统,封闭腔体;
步骤3:使用铝腐蚀液喷雾腐蚀铝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56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