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配电线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0879.3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5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献志;李铁成;陈天英;严敬汝;张卫明;刘清泉;郭少飞;李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31/58;G01R19/10;G01R29/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秦敏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网发电 系统 配电 故障 检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配电线的故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包括光伏系统、并网逆变器、配电线和交流系统;所述配电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系统连接,所述配电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并网逆变器的交流端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直流端连接所述光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所述配电线的第一端的电流作为第一电流,并采集所述配电线的第二端的电流作为第二电流;
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电流的序分量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序分量;考虑光伏系统弱馈电特性,根据所述第一电流的序分量计算所述第一电流对应的第一差动判断量;并根据所述第二电流的序分量计算所述第二电流对应的第二差动判断量;根据所述第一差动判断量和所述第二差动判断量判断所述配电线是否出现故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配电线的故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的序分量包括第一零序电流、第一正序电流以及第一负序电流;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流的序分量计算所述第一电流对应的第一差动判断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零序电流、所述第一正序电流、所述第一负序电流以及第一差动判断量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差动判断量;
所述第一差动判断量公式为:
其中,I差动1为第一差动判断量,为第一负序电流,为第一正序电流,为第一零序电流,k为预设常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配电线的故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的序分量包括第二零序电流、第二正序电流以及第二负序电流;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电流的序分量计算所述第二电流对应的第二差动判断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零序电流、所述第二正序电流所述第二负序电流以及第二差动判断量公式计算所述第二差动判断量;
所述第二差动判断量公式为:
其中,I差动2为第二差动判断量,为第二负序电流,为第二正序电流,为第二零序电流,k为预设常数。
4.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配电线的故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k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配电线的故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差动判断量和所述第二差动判断量判断所述配电线是否出现故障包括:
将所述第一差动判断量、所述第二差动判断量代入差动判断公式;
若所述差动判断公式成立,则判定所述配电线出现故障;
所述差动判断公式为:
其中,I差动1为第一差动判断量,I差动2为第二差动判断量。
6.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配电线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包括光伏系统、并网逆变器、配电线和交流系统;所述配电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系统连接,所述配电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并网逆变器的交流端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直流端连接所述光伏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配电线的第一端的电流作为第一电流,并采集所述配电线的第二端的电流作为第二电流;
序分量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电流的序分量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序分量;
差动判断量计算模块,用于考虑光伏系统弱馈电特性,根据所述第一电流的序分量计算所述第一电流对应的第一差动判断量;并根据所述第二电流的序分量计算所述第二电流对应的第二差动判断量;
故障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动判断量和所述第二差动判断量判断所述配电线是否出现故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配电线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的序分量包括第一零序电流、第一正序电流以及第一负序电流;所述差动判断量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差动判断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零序电流、所述第一正序电流、所述第一负序电流以及第一差动判断量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差动判断量;
所述第一差动判断量公式为:
其中,I差动1为第一差动判断量,为第一负序电流,为第一正序电流,为第一零序电流,k为预设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087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附塔环形室防污染系统及其防污染方法
- 下一篇:补湿溶剂过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