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6188.4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1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英;傅海;李丕永;王永千;张丽平;段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7/20 | 分类号: | C07C17/20;C07C17/395;C07C19/12;B01J27/138;B01J37/03;B01J37/00;B01J37/08;B01J37/2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耿媛媛 |
地址: | 255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氯乙烷 合成 三氟一氯 乙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的方法,属于氟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的方法,以1,2‑二氯‑1,1‑二氟乙烷与氟化氢为原料,气相催化法一步制备2‑氯‑1,1,1‑三氟乙烷,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和转化率高,副产原料利用率高,对设备无腐蚀,安全环保。制备的气相氟化催化剂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适合用于氟氯取代气相氟化反应,尤其适合用于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等制冷剂的制备。反应一步完成,工艺简单、便于控制、重复性好,极大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设备投入。可连续性投料,易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联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氟一氯乙烷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的方法,属于氟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氯-1,1,1-三氟乙烷(R133a),简称三氟一氯乙烷,可制备环保型制冷剂1,1,1-三氟-2-氟乙烷(HFC-134a),也可制备三氟乙醇、2,2-二氯-1,1,1-三氟乙烷(HCFC-123)等,广泛应用于制冷剂、溶剂、泡沫制造和消防等领域,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含氟中间体。随着含氟中间体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含氟中间体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三氟一氯乙烷的开发和生产前景广阔。因此开发一种原料成本低、产率高、安全并且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三氟一氯乙烷制备方法,对含氟中间体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的三氟一氯乙烷的制备方法需加入助催化剂,反应条件苛刻、选择性差、收率较低、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如美国专利US20090018376公开了一种由 HCFC-132b制备2-氯-1,1,1-三氟乙烷(HCFC-133a)的方法,在300 mL反应器中加入五氯化钽(TaCl5),将反应器抽真空用冰块冷却,再加入无水氟化氢(HF)将得到的溶液在60min内搅拌加热至140℃,然后将反应器用冰块冷却,加入HCFC-132b和1-氟-1,1,2-三氯乙烷(HCFC-131a)的混合溶液,再加热反应器至130℃,将样品从反应器的顶部排出。1小时候以气相色谱监测对样品进行分析,2-氯-1,1,1-三氟乙烷的收率为 87.5%。
其利用的催化剂五氯化钽腐蚀性强,对设备要求高。且该反应为间歇式反应,若工业化生产则需要频繁更换催化剂,存在工艺步骤多、收率低、设备投资大、成本高的缺点,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因此开发一种产品选择性和转化率高,设备利用率高,反应一步完成,工艺简单,转化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的2-氯-1,1,1-三氟乙烷的制备方法尤为重要。
1,2-二氯-1,1-二氟乙烷(R132b),简称二氟二氯乙烷,是氟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副反应产物,存在副产品多,不易分离,可利用价值低,其目前多采用焚烧、或其他措施转化为其他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更易造成环境污染。若能将1,2-二氯-1,1-二氟乙烷开发综合利用,将有效降低污染,提高含氟中间体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反应步骤多、收率低、设备投资大、成本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以1,2-二氯-1,1-二氟乙烷为原料,利用催化剂高接触率的2-氯-1,1,1-三氟乙烷的气相制备方法。该方法选择性和转化率高,原料来源成本低,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的方法,以1,2-二氯-1,1-二氟乙烷与氟化氢为原料,在气相氟化催化剂催化条件下气相氟化法一步制备2-氯-1,1,1-三氟乙烷,所述的气相氟化的反应温度为150~350℃;反应压力0.1~1.0MPa;氟化氢与1,2-二氯-1,1-二氟乙烷的摩尔比为1:1~30:1,其反应方程式为:
。
优选的,所述的气相氟化的反应温度为200~300℃。
优选的,所述的氟化氢与1,2-二氯-1,1-二氟乙烷的摩尔比为5:1~2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61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倒酯改进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悬垂线夹及其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