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夹取机构以及机械臂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7542.5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8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全;池楚亮;李峥;牟宗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43/08;A61B10/00;A61B10/02;B25J9/00;B25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机构 以及 机械 | ||
1.一种自动夹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外筒、多瓣式筒夹以及动力源;
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
所述内筒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多瓣式筒夹,所述多瓣式筒夹呈倒锥形结构,所述多瓣式筒夹的末端外径大于所述外筒的第一端的内径;
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外筒的第二端配合连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推动所述外筒相对所述内筒前后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夹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动力源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源的启动与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夹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多瓣式筒夹内,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多瓣式筒夹是否接触到目标物体,并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是否接触到所述目标物体的反馈信号;
当所述传感器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的反馈信号表示接触到所述目标物体时,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动力源发送向所述外筒的第一端方向的运动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夹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瓣式筒夹与所述内筒一体化形成;
或,
所述多瓣式筒夹为若干瓣相互配合的弹性夹持片组合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夹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持片具有与所述目标物体适配的凹槽,若干所述弹性夹持片的所述凹槽配合对所述目标物体形成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夹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瓣所述弹性夹持片呈对折双层结构,所述对折双层结构具有空隙作为形变容纳空间,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对折双层结构的其中一层的一侧。
7.一种自动夹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内筒、多瓣式筒夹以及动力源;
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
所述多瓣式筒夹为若干瓣相互配合的弹性夹持片组合形成,所述多瓣式筒夹设置于所述内筒的第一端,所述多瓣式筒夹的局部外径大于所述外筒的第一端的内径,所述多瓣式筒夹的每一瓣所述弹性夹持片具有形变容纳空间;当所述外筒在所述内筒外向所述内筒第一端滑动时,所述多瓣式筒夹的所述弹性夹持片在受到所述外筒的内壁挤压时可向所述形变容纳空间发生形变并完全进入所述外筒内;
所述外筒的第二端与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端在所述动力源的动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外筒向所述内筒的第二端滑动,以使得所述内筒的第一端连接的所述多瓣式筒夹伸出所述外筒的第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夹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动力源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源的启动与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夹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多瓣式筒夹内,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多瓣式筒夹是否接触到目标物体,并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是否接触到所述目标物体的反馈信号;
当所述传感器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的反馈信号表示接触到所述目标物体时,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动力源发送向所述外筒的第一端方向的运动信号。
10.一种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的末端配合连接有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夹取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经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754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雷达目标运动状态的分类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锥形定位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