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产生原因的判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9332.X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3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双;孟宪成;俞飞;徐洪庆;乔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范建良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洞庭***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板 炸裂 裂纹 产生 原因 判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产生原因的判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中厚板、中间坯、连铸坯环节取样进行宏观形貌、微观金相、断口形貌等检测分析,根据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的检验结果以及生产环节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而判断其边部炸裂裂纹的产生原因。通过消除连铸坯角部横向裂纹,中厚板的边部炸裂裂纹得到明显改善。本发明通过分析总结各项检测结果,明确了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的产生原因,提高了产品质量,创造了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厚板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产生原因的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中厚板的质量控制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表面质量控制,表面质量控制作为整体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对中厚板产品来说非常重要,其中边部缺陷对中厚板的使用有重要影响,在边部缺陷中尤其以边部炸裂裂纹缺陷危害最大,主要体现在裂纹开口大,深度深,即使能够进行切边处理,也会有切不净的现象,再后续的焊接的过程中不能稳定有效焊合,造成巨大的质量风险。因此总结判断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的产生原因,对提高中厚板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公开一种卷板边部直裂纹产生原因的判断方法,其中国专利号CN102323388 A,申请日期为2011.05.18,热轧卷板和中厚板属于两个不同领域,而且现有技术是针对卷板边部直裂产生的原因进行判断,同时现有技术专利权已经终止;而本申请属于热轧中厚板领域,边部炸裂缺陷与直裂缺陷完全不同,按照现有技术并不能判断边部炸裂裂纹的产生原因,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更科学的,更加高效的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缺陷判断方法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产生原因的判断方法。通过分析总结各项检测结果,明确了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的产生原因,为此类缺陷的产生机理提供了科学的解释,提高了产品质量,创造了效益。,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产生原因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步骤:1)中厚板原始裂纹缺陷宏观形貌观察;2)裂纹试样金相观测;3)连铸坯切角后酸洗观察及裂纹断口形貌观察;具体为:
中厚板原始裂纹缺陷宏观形貌观察:观察并记录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到边部的距离,中厚板边部炸裂裂纹距离边部5~70mm,分布在中厚板两侧,经过翻板发现炸裂裂纹缺陷只存在于中厚板上表面,而中厚板的下表面没有发现缺陷,裂纹沿着中厚板板边分布,整张钢板都存在;
裂纹试样金相观测:在原始裂纹缺陷处取金相试样进行观察,试样大小为15×15mm,通过中厚板试样裂纹界面观察裂纹附近一般能够观察到如下现象:裂纹与钢板表面成一定角度深入钢板表层以下100~500μm,裂纹尾部圆滑没有向基体扩展,裂纹附近有较明显的纤维流线特征,裂纹周围存在明显脱碳,裂纹周围存在明显氧化圆点,脱碳需要有900℃以上的温度,并在900℃以上温度下停留一段时间;碳原子由内向外发生扩散,与空气中氧形成CO或CO2气体跑掉,导致裂纹周围脱碳;裂纹末端附近的氧化圆点的产生是内氧化的结果;通过扩散进入钢中的氧与强氧化性元素硅、锰结合形成富集硅、锰的氧化物颗粒;形成氧化圆点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长时间,温度要达到950~1200℃,时间至少0.5h以上;裂纹末端尖锐一般来源于铸坯缺陷,裂纹末端圆润一般来源于轧制缺陷;根据金相试样的裂纹附近的观测可以进行产生原因的基本判断;对应以上几种现象,分析如下:1)裂纹附近存在明显脱碳,且存在大量氧化圆点,裂纹根部尖锐,这种缺陷是由于原始缺陷在加热炉中时间温度比较高,且时间比较长才会产生的现象,观察到这种现象可以判断为铸坯存在原始缺陷,轧制后进一步延展;2)裂纹附近存在脱碳,无大量氧化圆点,裂纹根部圆润,说明缺陷在高温段时间并不长,缺陷一般来自于轧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93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