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卷装塔型筒纱及其电子成型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9980.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3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边火丁;吴杰;朱家骏;张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墨攻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547 | 分类号: | B65H54/547;B65H54/44;B65H54/28;B65H57/06;B65H57/14;B65H57/28;B65H63/00;B65H51/04;B65H5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卷装塔型筒纱 及其 电子 成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卷装塔型筒纱及其电子成型方法和装置;常规的成卷筒纱在退绕过程中容易因纱线间的摩擦而发生落纱。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卷装量的塔型筒纱,包括纱筒和成卷筒纱。成卷筒纱由下至上逐层绕置在纱筒上;每一层成卷筒纱均呈尖端朝上的锥形。本发明的塔状纱卷中每层纱线均呈锥形,在退绕过程中不会与同层纱线发生持续摩擦,进而能够大幅度降低落纱率,进而能够显著提高筒纱退绕速度,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由于本发明纱线在退绕过程中不会与同层纱线发生持续摩擦,故单个筒纱的长度和直径尺寸可以显著加长加大,并且筒纱内部密度均匀,从而能够显著增加纱线卷装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筒纱电子成型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大卷装量、易退绕的筒纱及其电子成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为了提高纱线强度、减少起毛和断头,一般采用倍捻机对多股纱线加捻,倍捻工序前需要将多根单股纱线用并纱机进行并纱,并纱机的成型工艺决定了后续倍捻的效率和质量,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纺织行业对并纱机的卷装量、线速度、成型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图1所示,现有的成卷筒纱由于每层均呈圆柱形或近似于圆柱形,故在退绕过程中易发生摩擦;该摩擦使筒纱退绕过程中容易发生落纱;并且在纱筒直径越大摩擦越明显,这大大限制了现有成卷筒纱的卷装量。目前大多数并纱机采用槽筒成型,卷装量一般在2千克以下,退绕速度不超过100M/min,退绕过快容易导致断纱。因此,纺织行业需要一种卷装量大、线速度快、易于退绕的并纱机成型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卷装量的塔型筒纱及其成型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筒纱在退绕过程中容易相互摩擦导致落纱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大卷装量的塔型筒纱,包括纱筒和成卷筒纱。成卷筒纱由下至上逐层卷绕在纱筒上;每一层成卷筒纱均呈尖端朝上的锥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成卷筒纱在纱筒上的绕卷过程分为塔尖成型阶段和塔身成型阶段。具体如下:
a.塔尖成型阶段。先将纱线的端部连接到纱筒的底端;再将纱线按层在纱筒底部卷绕出锥形筒纱;随着卷绕的持续,锥形筒纱直径逐渐变大,直到锥形筒纱的底面直径达到预设的筒纱最大直径dmax。
b.塔身成型阶段,在保持锥形筒纱的锥形面形状不变的情况下,逐层向上卷绕纱线,形成塔型筒纱。塔型筒纱逐渐变高,直到塔型筒纱的高度达到预设的筒纱最大高度hmax。
作为优选,成卷筒纱的任意一层的轴截面底角θ的取值范围均为30°~60°。
作为优选,所述的纱筒包括底盘和圆筒。圆筒的底端与底盘顶面的中心位置固定。成卷筒纱呈塔形,下部呈圆柱形,上部呈锥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成卷筒纱采用32支包芯纱;单层成卷筒纱的轴截面底角θ=50°。
本发明提出一种塔型筒纱成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纱线经超喂轮、导纱器连接到纱筒的底部。
步骤二、进行塔型筒纱的卷绕。
2-1.塔尖成型阶段。该阶段中,纱线在纱筒的底部卷绕形成锥形状;导纱器的起始动程XStart为0,终止动程XEnd随当前纱线卷绕层数Lt的变化而变化,如下式(1)所示。
其中,Lt表示当前纱线卷绕层数,θ表示锥形筒纱的轴截面底角,dmax表示筒纱最大直径,Lmax表示在塔尖成型阶段的满筒卷绕层数。
超喂轮的角速度ωF跟随导纱器位置ht的变化而变化,如式(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墨攻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墨攻人工智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99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