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重组免疫细胞因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1577.6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0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祥;梁辉;倪健;田静;李雪玲;沈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5/85;C12N15/26;C12N15/13;C12N5/0783;A61K39/395;A61K38/20;A61P37/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重组 免疫 细胞因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重组免疫细胞因子的制备。本发明的重组免疫细胞因子同时表达IL‑2和靶向PD‑L1的单链抗体。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新型的重组免疫细胞因子及其应用。重组免疫细胞因子IL‑2‑PD‑L1 SCFV能特异性靶向肿瘤区域,避免IL‑2造成的非特异性结合导致的非靶向的细胞毒性;同时阻断PD‑1/PD‑L1结合,使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协同特异性免疫,激活T细胞,B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共同杀伤肿瘤细胞。本发明的方法较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可以解决目前免疫细胞的扩增效率问题,同时克服了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有利于免疫细胞发挥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重组免疫细胞因子的制备。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新型的重组免疫细胞因子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发生和发展都伴随着对免疫系统的入侵,免疫功能不全的个体常常有较高的癌症发生率和较差的愈后。因此研究者都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包括给予免疫刺激性的细胞因子治疗,如IFN-gamma、IL-2等;利用树突细胞(DC cell)为基础的疫苗来激活免疫系统以提高内源性免疫反应;利用自体癌症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s)激活和扩增的过继细胞转移治疗;或者改造T细胞使其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用以识别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等。
细胞表面的PD-1受体与其配体PD-L1和PD-L2结合,可以抑制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生成。部分肿瘤细胞的PD-1配体上调,通过这个通路信号传导可抑制激活的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视。白细胞介素-2 (IL-2)是免疫系统中一种细胞因子信号分子,蛋白分子量为15.5-16KDa。IL-2主要来源于活化的CD4+T细胞、活化的CD8+T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可通过与淋巴细胞表面的IL-2受体结合来调节其作用。IL-2通过对T细胞的直接作用,影响免疫系统的关键功能。T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的过程,IL-2可促进某些未成熟的T细胞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来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当最初的T细胞受抗原刺激时,IL-2还能促进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发挥免疫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备出一种可以靶向PD-L1的单链抗体与IL-2分子融合细胞因子,可以促进多种免疫细胞的快速扩增,克服免疫抑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融合细胞因子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靶向PD-L1的单链抗体(SCFV)与IL-2细胞分子融合表达,构建出了一种新型的重组免疫细胞因子IL-2-PD-L1。目的是使重组免疫细胞因子IL-2-PD-L1能特异性靶向肿瘤区域,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导致的血管毒性;同时阻断PD-1/PD-L1结合,使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协同特异性免疫,激活T细胞,B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释放IL-2细胞因子,以期达到对抗原表达量低、单用抗体效果不明显肿瘤的更好治疗效果,同时制备的新型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的快速扩增,并且克服了免疫抑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免疫细胞因子,该重组免疫细胞因子同时表达IL-2和识别PD-L1的抗体。
所述的IL-2和识别PD-L1的抗体的序列可以从本领域熟知的数据库或者网站中获知,然后通过人工合成或者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相应的生物分子。
较好的,所述的识别PD-L1的抗体为PD-L1-SCFV,PD-L1-SCFV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 4所示。
所述的含有IL-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2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将该重组细胞因子简称为IL-2-PD-L1。含有IL-2的核酸编码序列如SEQ ID NO 1所示,其中除了IL-2,还有linker(连接物)和酶切位点的核酸编码序列。PD-L1-SCFV的核酸序列如SEQ ID NO 3所示,其中除了SCFV还有酶切位点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1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稻田养鱼用水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LED显示屏的无缝拼接校正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