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噪声定向主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1787.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9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敏;郭其威;吴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178 | 分类号: | G10K11/178;G10K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噪声 定向 主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噪声定向主动控制方法。本发明利用定向次声源通过对噪声进行控制,实现对指定区域或全场域噪声的控制。所述定向次声源不但可用于对混响声场、直达声场或混响和直达声场皆有的噪声控制,而且对于移动噪声,也可以实现跟踪控制。本发明既可用于对不同几何形状和大小的室内噪声控制,又可以用于对室外噪声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噪声定向主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噪声主动控制方法由于适用频带宽,控制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一般是用参考传感器测得噪声源声信号,将其移相放大后,推动次声源产生与噪声源等幅反相的同频声音,抵消噪声源声音,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由于次声源没有指向性,要实现指定方向或区域的噪声控制,就要靠多个次声源在空间的合理布局来实现,不但增加了次声源的数量,而且增大了控制系统的难度。
在具体噪声控制中,由于控制目的和成本的需要,往往需要对某个指定方向或指定区域的噪声进行控制,对于有混响声的室内噪声,如果能对声源发出的直达声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可以大大减小整个室内的噪声。但由于用于噪声主动控制的次声源没有指向性,实现起来就比较困难,另外传统的次声源由于没有方向性,不可能实现对移动噪声源的跟踪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噪声定向主动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噪声主动控制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提供的噪声定向主动控制方法,通过定向次声源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控制,不但可以实现对指定区域的噪声进行控制,而且可以直接对声源直达声进行控制,且能对移动噪声源进行跟踪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噪声定向主动控制方法,原理如图1所示,使用如下器件组成的控制系统:比较传感器,参考传感器,控制器,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次声源;具体步骤为:
(1)确定噪声控制点或区域,把比较传感器置于控制点,调整次声源方向,使其轴线对准比较传感器的位置,根据所需控制噪声的区域,调整次声源的发射角,使其发出的声波能够覆盖所要控制的噪声区域;
(2)参考传感器置于噪声源附近,用于测量噪声源的幅值、频率和相位。把参考传感器得到的信号,经控制器进行移相放大和相关的处理,然后送到信号处理器进行载波调制,再把调制波经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推动次声源发出有指向性的声波;
(3)用比较传感器检测控制点的声压级是否达到控制目标,如果没达到,把比较传感器信号反馈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调整输入信号处理器的信号大小,经功率放大器推动次声源,调节次声源声压级的大小,直到比较传感器测得的控制点声压级达到控制目标为止。
本发明中,当噪声源有移动时,比较传感器和次声源的位置跟随噪声源同步移动。
本发明中,可以通过调相或机械方法对次声源进行指向性调节,以实现对不同噪声控制点的跟踪控制。
本发明中,所述次声源是根据参量阵原理设计的有源定向声源。
本发明中,所述次声源由超声波换能器阵列组成,通过发射以超声波信号为载波、调制信号为噪声控制信号的调制波,实现次声源声波的定向发射。其中,单个超声波换能器的直径是10—16mm的一种,发射超声波频率是15—120KHz的一种;所有超声波换能器紧密排列,超声波换能器的数量是几十到几万只(如50-50000只),阵列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六边形、矩形、正方形、椭圆形或几种形状的组合。
本发明方法,对于混响声场、直达声场或混响和直达声场皆有的噪声场,皆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噪声定向主动控制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使用如下器件组成的控制系统:比较传感器,参考传感器,控制器,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噪声源、次声源;噪声定向主动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17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