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机器人制造用外壳打磨装置及智能机器人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3795.3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2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明;柴伦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B24B41/06;B24B41/02;B24B47/12;B24B55/06;B24B41/00;B24B47/04;B24B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陈轩;刘茂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番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机器人 制造 外壳 打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制造用外壳打磨装置及智能机器人制造方法,包括底座、传送机构、夹持机构、打磨机构、打磨驱动机构与吸尘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夹持机构安装在传送机构上,通过夹持机构将机器人外壳夹紧固定,并通过传送机构将机器人外壳来回反复移动,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滚筒,所述打磨滚筒内部均匀交错分布有打磨片与清扫刷,通过打磨驱动机构带动打磨滚筒转动,使得打磨片对机器人外壳的毛边反复打磨并清扫,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吸尘器、吸尘导管与吸头,所述吸头靠近于打磨滚筒底部两端,通过吸尘器能够将打磨滚筒内腔底部掉落的打磨尘屑吸走,避免造成尘屑污染,本发明适用于形状为柱形且各处弯曲弧度不同的外壳的打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制造用外壳打磨装置及智能机器人制造方法,属于机器人制造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在智能机器人外壳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打磨外壳毛边,使其表面光滑,以便喷漆,其中机器人机械手臂与肢体的外壳,这类外壳一般表现为柱形,外壳表面多为曲面,而现有的外壳毛边打磨装置多数为平面直线打磨,对形状规则的外壳打磨比较容易,而对于机器人机械手臂与肢体的外壳,由于是曲面柱形,且各处弯曲弧度不同,给打磨带来了困难,还有在外壳毛边进行打磨时,产生的尘屑容易贴附在外壳表面,导致打磨比较粗糙,影响其表面的光滑程度,同时产生大量的尘屑,污染工作环境,为此,我们提出智能机器人制造用外壳打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机器人制造用外壳打磨装置,通过夹持机构将机器人外壳夹紧固定,并通过传送机构将机器人外壳来回反复移动,通过打磨驱动机构带动打磨滚筒转动,使得打磨片对机器人外壳的毛边反复打磨并清扫,通过伸缩杆的作用,使得打磨片与清扫刷能够紧密压覆在机器人外壳表面各处,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打磨与清扫,提高了打磨效果,适用于形状为柱形且各处弯曲弧度不同的外壳的打磨,通过吸尘器能够将打磨滚筒内腔底部掉落的打磨尘屑吸走,避免造成尘屑污染,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智能机器人制造用外壳打磨装置,包括底座、传送机构、夹持机构、打磨机构、打磨驱动机构与吸尘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夹持机构安装在传送机构上,通过夹持机构将机器人外壳夹紧固定,并通过传送机构将机器人外壳来回反复移动,所述打磨机构用于对机器人外壳进行打磨和清理,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滚筒,所述打磨滚筒内部均匀交错分布有打磨片与清扫刷,通过打磨驱动机构带动打磨滚筒转动,使得打磨片对机器人外壳的毛边反复打磨并清扫,使得打磨更全面干净,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吸尘器、吸尘导管与吸头,所述吸头靠近于打磨滚筒底部两端,在打磨的过程中,通过吸尘器能够将打磨滚筒内腔底部掉落的打磨尘屑吸走,避免造成尘屑污染;所述打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打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伺服电机、传送丝杆与传送板,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传送丝杆与传送板传动连接,所述传送板底部两侧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底座顶部一侧的滑槽内,所述传送板顶部两端对称连接有支撑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传送丝杆转动,使得传送板沿着传送丝杆在底座顶部移动,通过伺服电机的反转,能够使传送板反向移动,从而可以实现传送板在底座顶部来回反复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支撑架顶部的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有夹持托盘,所述夹持托盘内侧连接有固定胶垫,所述固定胶垫表面均匀分布有固定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对称的夹持气缸相对推动夹持托盘,使得固定胶垫能够夹住机器人外壳的两端,实现夹持固定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未经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37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