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测车辆的制动助力器负压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5091.X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台勋;金荣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现代凯菲克株式会杜 |
主分类号: | B60T17/22 | 分类号: | B60T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韩烁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测 车辆 制动 助力器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用于预测车辆的制动助力器负压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行驶信息检测器,其配置为根据车辆的行驶来检测行驶信息;以及控制器,其配置为基于进气歧管的压力和作为行驶信息的大气压力来计算进气歧管的负压,所述控制器包括助力器负压预测器,所述助力器负压预测器配置为:通过将根据使用制动助力器的上一负压、以及当前周期的进气歧管的负压和制动踏板力而计算出来的制动助力器的负压的加压率和减压率的变化率对时间进行积分来预测制动助力器的负压,所述制动助力器的上一负压则是在上一周期中根据用于预测制动助力器的负压的逻辑而计算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2月3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178316号和2020年4月2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20-0050756号的优先权和利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助力器负压预测系统及其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用于预测车辆的制动助力器的负压的系统和方法,其能够改善省略了助力器传感器的车辆的冷却性能和制动性能。
背景技术
通常,当存储在车辆的制动助力器中的负压不足时,车辆的制动踏板变硬,从而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在制动负压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了通过停用诸如空调(A/C)的各种辅助装置的运行来恢复制动负压的逻辑。
包括在空调中的压缩机会对车辆的发动机负荷造成影响,这是因为该压缩机利用车辆的发动机的动力。当制动器负压降到特定值以下时,空调运行被停用或切断以确保制动器负压所需的驱动力。
制动负压是存储在实际制动助力器中的压力和使用实际助力器传感器测量出的实际测量值。然而,为了执行用于使空调运行停用的控制,许多制造商由于诸如成本增加之类的问题而使用车辆进气歧管的负压来生成制动助力器的负压,而不是使用实际的助力器传感器。进气歧管的负压是指大气压力与进气歧管的压力之间的差。
然而,在使用进气歧管的进气歧管负压的情况下,由于即使当制动助力器中存储了足够的压力时,进气歧管的负压也被计算得较少,因此空调运行经常停用。
当不具有助力器传感器的车辆使用进气歧管的负压来提升用于使空调运行停用的控制的参考压力时,存在由于空调的频繁停用而导致冷却性能劣化的问题。当参考压力降低时,空调的停用频率降低,但是制动性能下降。
因此,需要校正用于使用进气歧管的负压来使空调运行停用的控制。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上述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的信息并不构成在本国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预测车辆的制动助力器的负压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能够通过用于预测制动助力器的负压的逻辑来改善车辆的冷却性能和制动性能,所述逻辑使用基于不具有制动助力器传感器的车辆的进气歧管的负压和制动踏板力生成的负压的加压率(charging rate)和减压率(discharging rate)。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提供一种用于预测车辆的制动助力器的负压的系统,包括:行驶信息检测器,其配置为根据车辆的行驶来检测行驶信息;以及控制器,其配置为基于进气歧管的压力和作为行驶信息的大气压力来计算进气歧管的负压,所述控制器包括助力器负压预测器,所述助力器负压预测器配置为:通过将根据使用制动助力器的上一负压、以及当前周期的进气歧管的负压和制动踏板力而计算出来的制动助力器的负压的加压率和减压率的变化率对时间进行积分来预测制动助力器的负压,所述制动助力器的上一负压则是在上一周期中根据用于预测制动助力器的负压的逻辑而计算的。
当制动助力器的预测负压小于或等于用于停用车辆的空调运行的控制的参考负压时,所述控制器可以配置为确定制动助力器的预测负压不足,以使空调运行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现代凯菲克株式会杜,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现代凯菲克株式会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50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