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6173.6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9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曲延涛;袁国军;刘阳;洪雅楠;周树立;庞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T1/02 | 分类号: | G01T1/02;G01T1/202;G01T1/24;G01T7/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成新 |
地址: | 1024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测量装置(20),用于测量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的γ剂量率;第二测量装置(30),用于测量大气中的放射线物质的α、β放射性活度;无人机(10),用于携带第一测量装置(20)和第二测量装置(30)在测量区域进行测量;地面站(40),与所述无人机(10)之间通信连接,以控制第一测量装置(20)和第二测量装置(30)并处理返回的测量数据。该测量方法包括步骤:控制无人机(10)飞行至待测量区域;控制无人机(10)携带的第一测量装置(20)和第二测量装置(30)开启测量作业;传送测量数据至地面站(4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测量精度高、工作范围大、反应速度快,能为核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高效准确的监测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由核活动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会像烟雾般随风扩散,从而形成放射性烟羽。在常规核活动中,例如核电站运转、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废物处置过程中都会产生放射性物质。为了有效控制核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对于这些排放到环境中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气体需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清洁监控。目前,本领域主要采用测量方法主要是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环境γ监测设备对测量点的环境空气进行取样测量,空气采样器采样后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在发生核事故时,通常是通过设立在核设施周边的固定监测站对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测量,以获取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数据。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方式工作范围小,反应速度慢,对事故的研判和应急响应的时效性较差,难以在核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测得所需的大气放射性物质相关数据,不能满足对核事故进行应急响应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对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的方法。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测量准确、工作范围大、工作效率高,能快速、及时地完成对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在线取样、实时测量和数据分析,从而能够及时地对核事故的发生做出应急响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系统,其用于对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其包括:第一测量装置,第一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的γ剂量率;第二测量装置,第二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大气中的放射线物质的α、β放射性活度;无人机,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设置于无人机上,无人机在待测量空间区域飞行;地面站,地面站与无人机之间通信连接,使得从地面站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无人机上的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进行测量,以及将测量获得的数据发送给地面站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第一测量装置包括γ剂量率探测器,并设置成在无人机到达测量区域,地面站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γ剂量率探测器对该测量区域进行测量,并将测量获得的数据发送至地面站,从而,获得该测量区域的γ剂量率并进行核素识别。
进一步地,γ剂量率探测器为溴化镧探测器。
进一步地,第二测量装置包括泵,泵被设置成,当无人机到达测量区域,地面站发出控制信息,以控制泵对测量区域的大气进行抽取,使得被抽取的大气进入第二测量装置,以对被抽取的大气进行测量。
进一步地,第二测量装置还包括滤膜以及α、β放射性活度探测器,滤膜被设置成,使得被抽取的空气流经滤膜,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被滤膜过滤,α、β放射性活度探测器对滤膜进行测量,以获得测量区域的α、β放射性活度。
进一步地,第二测量装置还包括流量计,流量计对流经流量计的气体量进行测量。
进一步地,α、β放射性活度探测器31为钝化注入平面硅探测器。
进一步地,第二测量装置包括两个钝化注入平面硅探测器以及反符合电路,两个钝化注入平面硅探测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反符合电路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无人机为可空中悬停的无人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61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频电流电路
- 下一篇:一种生物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系统、制备方法及其共聚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