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6675.9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3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庆;毛海和;孟鑫;师可;王鲁平;马惠颖;吴伟;张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轨道交通节能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14;E21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大 交通 隧道 区间 重点 系统 | ||
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在区间隧道区间顶部设置土建排烟风道,风道通过风阀与两端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连接,在排烟风道内设置有可控制启闭的自带动力排烟口。当区间隧道内列车着火时,仅需开启着火点附近的自带动力排烟口,由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进行接力排烟,通过事故风道、事故风井排出室外。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隧道两端的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对应风阀位置之间的土建排烟风道的范围内可允许存在多辆车运行。通过设置隧道区间顶部的排烟风道对列车着火点位置进行重点排烟可充分保证着火点的有效排烟量,满足人员疏散安全;无需设置区间风井,无地面占地,减少对地面规划和环境影响,节约土建造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大交通隧道防排烟设备系统技术领域,属于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长大交通隧道是指隧道长度较长,在隧道内运行的车辆能够在相关系统的指挥下有序行驶。长大交通隧道远期高峰时段内存在多列车辆同时在该隧道内有序运行的情况。为保证长大交通隧道内车辆发生火灾事故时有效的排烟与人员疏散,防排烟系统比较常见的是采用“设置区间风井纵向排烟”和“设置隧道顶部土建风道半横向排烟”的方案。
1.设置区间风井纵向排烟方案:
(1)区间风井:设置在隧道中部,由可逆转事故风机组、风阀、消声器、风道等组成,可以分别对上、下行区间隧道进行机械排烟或机械送风的设备单元。
(2)工作原理:区间风井将单洞单线隧道分隔成若干段,保证每一段内只存在一列车辆运行。当车辆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时,邻近着火车辆火灾部位的区间风井内可逆转事故风机组对着火区间隧道排烟,另一组远端的可逆转事故风机组进行送风。保证着火区间内有效排除烟气,形成有利于火灾车辆人员疏散的气流,同时保证烟气不会影响同一隧道内的未着火车辆。
(3)存在问题:设置区间风井的纵向排烟方案最大的弊端就是当列车中部着火时,无论乘客向隧道的哪一端疏散逃生,都会有一部分乘客不避免的置于危险的烟气之中。且在区间隧道中部设置区间风井,对地面规划影响大、土建施工难度大、土建与设备投资高。一般每个区间风井仅土建造价就高达1000~1500万元,风井出地面部分的规划协调难度极大,有时仅靠增加投资都无法解决。另外在长大交通隧道跨越江河湖海时,水面上更无条件设置区间风井。
2.设置隧道顶部土建风道半横向排烟方案:
(1)隧道顶部土建风道:利用长大交通隧道顶部比较大的空间设置一条土建风道,风道与两端隧道端部设置的可逆转事故风机组、风阀、消声器、风道等相连接。
(2)工作原理:在隧道顶部土建风道上对应于上、下行行车区间隧道各设置若干组电动组合风阀,由电动组合风阀将单洞双线隧道分隔成若干段,保证每一段内只存在一列车辆运行。当车辆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时,开启着火区段内顶部土建风道上设置的组合风阀,可逆转事故风机组通过设置在隧道顶部的土建风道、组合风阀将烟气排除,能够保证在有效排除烟气的同时邻近着火车辆的其余非着火车辆的安全。
(3)存在问题:设置隧道顶部土建风道的横向排烟方案,组合风阀风口位置间距内仅能保证每个防烟区段内只有一列车,并未在区间内按一定数量均匀布置风口。如果列车着火点距离排烟风口位置较远,烟气并不能在隧道区间内及时有效的排除,对人员疏散及后期救援带来很大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设置隧道顶部土建风道半横向排烟”方案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提供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其不仅能够及时有效排除烟气,利于人员疏散及救援;且无需设置区间风井,无地面占地,减少对地面规划和环境影响,节约土建造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区间隧道两端设置有向上的事故风道,在事故风道内设置有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在隧道区间顶部设置土建排烟风道,排烟风道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均匀布置自带动力排烟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轨道交通节能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轨道交通节能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66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模块、显示模组以及三维显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盐酸小檗碱微丸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