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eF3 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7080.5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1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谭强强;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58;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ef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F3基复合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所述复合正极材料包括FeF3、Mxene和氮掺杂碳材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包含铁源、调控剂、氮源和Mxene的混合溶液;2)将所述的混合溶液干燥后,煅烧,得到前驱体;3)将前驱体用隔离物包裹,将氟源放置于第一容器中,将上述包裹有隔离物的前驱体和第一容器分别放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加热处理,得到FeF3基复合正极材料;其中,所述调控剂作为碳源。本发明引入Mxene及氮掺杂碳材料改善材料电子电导,构建氟化铁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可逆比容量高、倍率性能佳、循环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体涉及一种FeF3基复合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主要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其中,正极材料是目前限制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占锂离子电池成本较高的主要因素,接近40%。
铁的氟化物具有高比容量、高电压且自然资源丰富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正极材料之一。但由于金属氟化物的离子键特性,使得其电子电导和离子扩散较差,电化学性能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CN202010820328.3公开了一种复合三氟化铁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碳纳米角和Fe(NO3)3·9H2O通过液相合成法合成的FeF3·0.33H2O-碳纳米角复合材料,改善FeF3的导电性不佳的问题。
CN202010443374.6公开了一种铁基氟化物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得材料包括多孔八面体碳骨架和分散在多孔八面体碳骨架中的氟化铁,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铁盐和对苯二甲酸分别分散在溶剂中,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Fe-MOF;2)将Fe-MOF和NH4F混合均匀后置于保护气氛中,进行共热解反应,或者,将Fe-MOF加入含HF溶液的反应釜中,并置于液面上方,加热进行氟化反应,得到铁基氟化物颗粒。该铁基氟化物颗粒呈多孔八面体状,FeF3均匀分布在高度石墨化的三维多孔碳中,电导率高。
Jia Li等通过使用HF氟化Fe2O3/C前驱体的方式,获得碳包覆的FeF3材料。所得材料粒径约60nm,有利于电解液的充分浸润,在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在20mA g-1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6.4mAh g-1,循环100圈后放电容量为126.3mAh g-1(Li J,FuL,Xu Z,et al.Electrochimica Acta,2018,281:88-98.)。
但是上述方案得到的电极材料在可逆比容量和循环性能上均有待提高。
因此,开发一种性能更加优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于本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eF3基复合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FeF3基复合正极材料,所述复合正极材料包括FeF3、Mxene和氮掺杂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70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PEC双sRNA基因缺失菌株及由其制备的弱毒疫苗
- 下一篇:视频采集电路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