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耐磨黄麻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8581.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3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毕雪蓉;曹巧丽;杨树;李佳蔚;张斌;郁崇文;杨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1/488 | 分类号: | D04H1/488;D04H1/4382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耐磨 黄麻 织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耐磨黄麻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先以黄麻短纤维和PBS短纤维为原料制成纤维网,再将聚氨酯粉末均匀撒在纤维网上后进行针刺、热轧定型,制得高强耐磨黄麻非织造布;原料中,PBS短纤维的质量含量不低于30%;热轧定型的温度为105~112℃,热轧速度15~25m/min,轧辊线压力为200~300N/cm;制得的包括黄麻短纤维、聚氨酯粉末和PBS短纤维的非织造布中,熔融的聚氨酯将黄麻短纤维与PBS短纤维粘结起来,未熔融的PBS短纤维与黄麻纤维之间互相缠结,使非织造布保持一定的柔软度;非织造布面密度为90~110g/m2,横向断裂强力为100~125N,纵向断裂强力为90~105N,顶破强力为80~95N,耐磨指数为85~100次/mg。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织造布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强耐磨黄麻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麻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黄麻短纤维强度高、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纤维(PBS),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能。将黄麻短纤维的优良性能与非织造加工技术相结合,可以制备出绿色环保的包装袋。但黄麻短纤维中除了纤维素还包含较多的木质素、果胶和半纤维素等非纤维素物质,这些非纤维素物质的存在致使黄麻短纤维粗而硬,纤维间缠结作用小,抱合力差,成网性差。
针刺法是非织造常用的一种纤维网加固方式。它是用各种形状的针对纤维网进行穿刺,使纤维相互纠缠紧密结合的加工方法。针刺纤维网蓬松、通透性好、机械性能优良,但表面毛糙、光洁度低。热轧粘合是利用加热辊对纤维网进行加热加压,使得纤维网中热熔纤维熔融、流动、扩散而产生粘结作用,加固纤维网。热轧非织造布表面平整光洁,尺寸结构稳定,耐磨性好。现有的包装用材料领域中,要求表面光洁、耐磨性好、强度高,所以包装用黄麻非织造布的生产需要针刺与热轧粘合工艺配合使用。但是,常用热轧粘合非织造布的热轧温度高于粘结纤维熔点,使粘结纤维完全熔融,导致材料硬挺,柔软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强耐磨黄麻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现有技术中,黄麻短纤维由于粗、硬,在非织造过程中成网困难,且纤维间不易缠结,使得纤维网强力低。本发明在黄麻非织造中加入PBS短纤维,有利于黄麻短纤维成网,提升纤维网均匀度。针刺时,细长柔软的PBS短纤维更容易缠结,可提高纤维网强度。同时PBS短纤维的熔点低于黄麻短纤维的热分解点,高于聚氨酯粉末的熔点,通过热轧工艺使聚氨酯粉末完全熔融,起到粘结黄麻与PBS短纤维的作用,但PBS短纤维仅部分熔融,大量未熔融的PBS短纤维仍在纤维网中起到缠结加固的作用,提高了非织造材料的强度,并仍保持一定的柔软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强耐磨黄麻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先以黄麻短纤维和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短纤维为原料制成纤维网,再将聚氨酯粉末均匀撒在纤维网上后进行针刺、热轧定型,制得高强耐磨黄麻非织造布;
原料中,黄麻短纤维的质量含量不低于50%,PBS短纤维的质量含量不低于30%;
热轧定型的温度为105~112℃,热轧速度15~25m/min,轧辊线压力为200~300N/c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强耐磨黄麻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原料中,黄麻短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50~70%,PBS短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30~50%。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强耐磨黄麻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具体工艺流程为:
预处理:采用预处理液对黄麻短纤维进行预处理;为了使黄麻短纤维变细、柔软,故在成网前对黄麻短纤维进行预处理。
将预处理过的黄麻短纤维与PBS短纤维复配后初步混合和均匀混合;
初步混合为:在粗开松机进行初步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85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