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8767.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1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建;陈晓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7;G01B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024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卷绕 机极片入料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卷绕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根据极片入料前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与极片入料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的差值判断极片是否入料正常,检测极片入料的准确性高,且检测稳定性好,在极片入料的起始阶段就能检测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可以及时阻止不良品的产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电芯的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高速发展,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也逐渐广泛。锂电池在给人们带来方便,洁净的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锂电池的爆炸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所以锂电池的品质也成为重中之重,对于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进行在线检测也成为了必要。
在锂电池的结构中,电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芯的卷绕成型工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极片的入料异常,会影响电芯品质,因为电芯结构原因,也无法在制成成品后进行检测。在现有的电池卷绕机中,极片入料的异常检测采用相机拍摄的方法,但因为电池结构的原因,隔膜以及外层极片对内层的极片有遮挡,相机拍摄不到,且相机拍摄也会受外界光线因素影响,这样对于检测的准确性就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极片入料检测的准确性,以提高电芯的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在极片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
将所述卷针旋转预设角度A,使所述极片入料,获取当前位置的卷绕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Y;
根据Y-X的值判断所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
其中,所述预设角度A大于所述极片入料时的所述卷针旋转的理论角度B。
优选地,根据Y-X的值判断所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具体包括:
若Y-X的值小于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小值,则所述极片入料失败;
若Y-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所述极片入料;
若Y-X的值大于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大值,则所述极片入料端部有翻折。
优选地,若Y-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判断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优选地,获取Y-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的起初时刻的所述卷针旋转的实际角度C,根据实际角度C判断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优选地,若实际角度C小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早于正常的入料位置;
若实际角度C等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正常;
若实际角度C大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晚于正常的入料位置。
优选地,在极片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具体包括:
所述卷针上卷绕有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且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均卷绕有1圈至1.5圈,获取卷绕于所述卷针上的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的厚度X1。
优选地,未卷绕的所述第一隔膜和未卷绕的所述第二隔膜之间设有第一极片,卷绕于所述卷针上的所述第一隔膜和未卷绕的所述第二隔膜之间设有第二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8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片生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激光跟踪仪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