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用双桅杆集成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2165.8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9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付佳杰;武雷;詹传明;孙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G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会允 |
地址: | 443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无人 航行 器用 桅杆 集成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用双桅杆集成模块,包括U槽梁、浮力块、桅杆甲、桅杆乙、桅杆乙支撑垫、桅杆甲支撑垫、浮力块固定件、上转轴座甲、联轴器、键、横向调整垫甲、下转轴座甲、水平调整垫、安装基座甲、安装基座乙、下转轴座乙、横向调整垫乙、上转轴座乙和调节螺杆。利用U槽梁和浮力块为桅杆提供结构支撑,通过水平调整垫、横向调整垫和调节螺母可以分别实现桅杆上下、左右与前后六个方向的位置调节,满足部分桅杆对安装精度的高要求;充分利用桅杆的结构形状将两种桅杆轴向交错布置在U槽梁内,形成一个模块化整体,优化了水下航行器的布置,同时模块化的设计有利于兼容多种水下无人航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无人航行器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用双桅杆集成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下无人航行器凭借其隐蔽性强、自主控制、作业灵活、无人员伤亡等优势在开发利用海洋和维护海洋权益中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水下无人航行器的使命任务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地质勘探、水下目标搜寻、载荷输送到情报侦察等不断被拓展。为了完成多样化的使命任务,水下无人航行器通常需要搭载不同的桅杆,例如,通信桅杆、光电侦察桅杆、雷达告警桅杆等。如何将这些桅杆合理的布置在体积有限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内一直是该行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潜艇上的桅杆通常采用升降方式竖直布置在围壳内,而水下无人航行器由于直径大小通常还不及桅杆的长度尺寸,采用竖直布置桅杆的方式较难实现,一般采用折倒翻转的方式实现桅杆的升降,这样布置虽然能够减小对水下无人航行器直径的依赖,但是多桅杆前后轴向布置占据了较多的长度空间,不利于其它设备的布置。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双桅杆集成安装,又节省空间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用双桅杆集成模块,能够利用U槽梁将两种桅杆集成一体,在节省空间的同时实现桅杆模块化安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包括U槽梁、浮力块、桅杆、桅杆支撑垫、浮力块固定件、上转轴座、联轴器、键、水平调整垫和调节螺杆。
桅杆包括桅杆甲、桅杆乙;桅杆支撑垫包括桅杆乙支撑垫、桅杆甲支撑垫;上转轴座包括上转轴座甲和上转轴座乙;下转轴座包括下转轴座甲和下转轴座乙;横向调整垫包括横向调整垫甲和横向调整垫乙;安装基座包括安装基座甲和安装基座乙。
U槽梁是一个下部为半圆形、上部带相切直边的U形通槽结构,U槽梁底部在桅杆甲和桅杆乙的翻转轴下方开设有矩形孔,为桅杆翻转时底部电缆预留活动空间,U槽梁两侧壁上对应桅杆甲和桅杆乙翻转轴处分别开设有缺口和圆孔,用于桅杆甲和桅杆乙放置在U槽梁内部。
浮力块截面外部形状为与U槽梁内部形状配合的U形,其内部在桅杆甲和桅杆乙水平放置时占据的空间处开设了与桅杆外形匹配的凹槽,浮力块左右两侧分别开设了3个缺口,用于放置浮力块固定件;浮力块固定件为直角形状结构,两直角边分别通过螺钉与U槽梁和浮力块上预留的螺纹孔连接,将U槽梁和浮力块连接成一个整体。
桅杆乙支撑垫和桅杆甲支撑垫为带翻边的半圆形结构,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浮力块的凹槽内,分别为桅杆乙和桅杆甲水平放置时提供定位支撑。
两个安装基座甲与U槽梁焊接在一起,两个安装基座乙通过螺钉固定在U槽梁的中部,保证安装基座甲与安装基座乙之间的跨度比桅杆两侧翻转轴台阶之间的间距大;下转轴座甲和下转轴座乙分别安装在安装基座甲和安装基座乙上,在下转轴座与安装基座中间安装有水平调整垫,通过螺钉将下转轴座、水平调整垫和安装基座连接;下转轴座的下部安装面上对称开设有两个腰形孔,下转轴座的下部开设凹槽,凹槽内空尺寸比对应的安装基座长度尺寸大,凹槽的两侧直边上预留有螺纹孔,该螺纹孔用于安装调节螺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21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