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桨飞机缝隙通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2733.4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7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周红;董建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33/02 | 分类号: | B64D33/02;B64D3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卫媛媛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桨 飞机 缝隙 通风 结构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螺旋桨飞机缝隙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包括螺旋桨(1),桨帽(2),短舱蒙皮前端(3),前缝隙(4),发动机壁面(5),偏位式减速箱(6),排气管(7),引射套管(8),引射间隙(9),短舱蒙皮后端(10),后缝隙(11),发动机舱前段(12),发动机舱后段(13),其中:桨帽(2)、偏位式减速箱(6)、发动机壁面(5)和排气管(7)依次连接;偏位式减速箱(6)上方安装有发动机附件,发动机壁面(5)和排气管(7)的轴线位于偏位式减速箱(6)下方;所述前缝隙(4)为旋转的桨帽(2)和静止的短舱蒙皮前端(3)形成的缝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领域,涉及一种螺旋桨飞机缝隙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螺旋桨飞机通常采用涡轴发动机,相比于涡扇发动机,(1)涡轴发动机无风扇外涵道,发动机核心流的热量直接通过机匣壁面传递至发动机舱,导致发动机舱内的热量较大;(2)涡轴发动机的涡轮功率不仅要克服压气机的工作,还需带动螺旋桨的旋转,使得喷管入口气流的压力较低,主喷流的引射作用较弱。因此,合理设计螺旋桨飞机的通风进、排气后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飞机缝隙通风结构,不仅要能有效解决发动机舱的通风散热问题,还无需增加通风口数量和通风面积,也不至于破坏飞机的外形。
本申请提供一种螺旋桨飞机缝隙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包括螺旋桨(1),桨帽(2),短舱蒙皮前端(3),前缝隙(4),发动机壁面(5),偏位式减速箱(6),排气管(7),引射套管(8),引射间隙(9),短舱蒙皮后端(10),后缝隙(11),发动机舱前段(12),发动机舱后段(13),其中:
桨帽(2)、偏位式减速箱(6)、发动机壁面(5)和排气管(7)依次连接;偏位式减速箱(6)上方安装有发动机附件,发动机壁面(5)和排气管(7)的轴线位于偏位式减速箱(6)下方;所述前缝隙(4)为旋转的桨帽(2)和静止的短舱蒙皮前端(3)形成的缝隙;前缝隙(4)呈上宽下窄的阶梯形,所述引射间隙(9)为排气管(7)和引射套管(8)形成的缝隙;所述后缝隙(11)为引射套管(8)和短舱蒙皮后端(10)形成的缝隙。
具体的,所述前缝隙(4)上侧宽度比下侧宽度大至少10mm。
具体的,前缝隙(4)下侧宽度大于等于20mm。
具体的,所述引射间隙(9)的宽度为30mm-50mm。
具体的,所述后缝隙(11)的宽度为10mm-20mm。
具体的,引射套管(8)为弯曲性套管,排气管(7)伸进引射套管(8)内。
具体的,排气管(7)出口位置不超过引射套管(8)的弯曲拐点。
具体的,所述排气管(7)和引射套管(8)的轴向重合长度能够保证排气管(7)内的气流不反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螺旋桨飞机缝隙通风结构,所述的螺旋桨飞机缝隙通风结构通过精心设计螺旋桨飞机固有的缝隙,并将其作为发动机舱通风的进、排气口,形成螺旋桨飞机的通风通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螺旋桨飞机缝隙通风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前缝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排气引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后缝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螺旋桨、2-桨帽、3-短舱蒙皮前端、4-前缝隙、5-发动机壁面、6-偏位式减速箱、7-排气管、8-引射套管、9-引射间隙、10-短舱蒙皮后端、11-后缝隙、12-发动机舱前段、13-发动机舱后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27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