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13698.6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4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慧;车轮飞;肖明清;蔡崇庆;陈玉远;鲁志鹏;刘俊;甘甜;刘健;冯腾;刘宇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秦曼妮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隧道 车道 疏散 通道 布置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包括隧道主体,隧道主体两端与工作井相连通,隧道主体中设有车道板,隧道主体被车道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车行道,隧道主体的下层并排依次设置有滑梯间/楼梯间、疏散通道、救援车道以及管廊,所述滑梯间/楼梯、所述疏散通道、所述救援车道以及所述管廊之间相互隔开,所述车行道与所述滑梯间/楼梯之间设有车道疏散口,所述滑梯间/楼梯与所述疏散通道之间设有第一防火门,所述疏散通道与所述救援车道之间设有第二防火门,所述救援车道两端设有救援车出入口。本发明中疏散通道独立设置,保证了疏散通道封闭性,有利于整个通道正压状态的维持,避免了两侧漏风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隧道安全疏散和建筑防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根据交通部发布的《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公路隧道19067处、1896.66万米,其中特长隧道1175处、521.75万米,长隧道4784处、826.31万米。公路隧道的建设为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隧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隧道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安全性问题。由火灾导致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事故屡见不鲜,部分事故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公路隧道的人员疏散通道作为火灾事故时人员的逃生通道,其合理布局和防烟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在水下公路隧道领域,单层盾构隧道一般采用车道板下疏散方式,车道板下设有疏散通道(用于通行救援车辆和行人)、楼梯间/滑梯间和廊道,车行道一般每隔一定距离设一处车道疏散口,车道疏散口连通板下楼梯间/滑梯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人员通过车道疏散口进入楼梯间/滑梯间,再从楼梯间/滑梯间进入疏散通道向隧道两端工作井逃生。为保障人员疏散安全,需保证疏散通道保持正压状态,一般在隧道两端工作井设加压风机对疏散通道进行加压送风。
上述疏散通道设置方式在应用在长隧道、特长隧道工程时存在三大问题:①加压送风效果差,安全通道两端不封闭,为救援车辆进出隧道出入口,大量加压送风气流通过两端泄压至室外;②疏散通道断面大、体积大,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很大,存在通风设备容量大、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疏散通道断面风速过大,影响人员疏散通行的问题;③疏散通道漏风点多,安全通道整体维持正压困难,对人员疏散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在解决传统疏散通道设置形式加压送风效果差、正压维持困难、设备选型困难、安装空间大、人员疏散安全性差等问题的同时,无需破坏和影响隧道车道板下整体结构,具有加压送风效果好、维持通道正压效果好、安全可靠的优点,可有效阻止隧道烟气进入逃生通道,为人员疏散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提高了长隧道、特长隧道运营安全性和防火抗灾能力。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包括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两端与工作井相连通,所述隧道主体中设有车道板,所述隧道主体被车道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车行道,所述隧道主体的下层并排依次设置有滑梯间/楼梯间、疏散通道、救援车道以及管廊,所述滑梯间/楼梯、所述疏散通道、所述救援车道以及所述管廊之间相互隔开,所述车行道与所述滑梯间/楼梯之间设有车道疏散口,所述滑梯间/楼梯与所述疏散通道之间设有第一防火门,所述疏散通道与所述救援车道之间设有第二防火门,所述救援车道两端设有救援车出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井内设有井内加压机房,所述井内加压机房与通往地面的新风井相连,所述井内加压机房设有加压送风机,所述加压送风机通过加压送风管直接作用于所述疏散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隧道主体内设有隧道内加压机房,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与所述救援车道相连,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设有加压送风机,所述加压送风机通过加压送风管直接作用于所述疏散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36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壁长管铸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据访问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