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革隐性缺陷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14778.3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0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沈浩;吉维平;任天宇;韦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哈工博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 | 分类号: | G01N21/89;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革 隐性 缺陷 自动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皮革隐性缺陷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检测装置包括绷皮机构、传动输送机构、扫描机构、打标机构、机台、扫描机构支架以及计算机,在机台的上部设置有计算机控制的由传动输送机构,绷皮机构在传动输送机构的作用下进行传动输送,机台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机台宽度一致的扫描机构支架,在扫描机构支架上设置有由计算机控制的扫描机构,在机台上部且扫描机构支架的一侧设有由计算机控制的打标机构;计算机安装在机台上。还公开了对应的检测方法。本发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皮革隐性缺陷检测装置与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下、检测结果主观性较强、没有绷皮导致隐性缺陷出现漏检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革隐性缺陷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皮革及其制造业企业的日益增多,鞋包、汽车座椅、沙发等必需商品产量的逐步增长,皮革的缺陷检测便一步步成为了皮革加工生产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皮革材料在其表面上都会存在裂痕、孔洞、色差不均等表面质量问题,这些缺陷在皮革制品行业中,检测难度不大,属于显性缺陷,识别度较高。但往往会存在隐性缺陷的漏检,比如伤疤、沙眼、血管纹、麻面、皱纹等,需要将皮革绷紧才能便于检测到这些缺陷。
目前,对于皮革的缺陷检测,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检测,检测人员将皮革放入检测台面,先将显性缺陷标注记录下来,再用双手拉紧绷住皮革,在光照下用肉眼一点点观察隐形缺陷,再进行标注;之后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检测台面从一开始的普通台面,逐渐变为了张紧滚筒式的台面,并且可使用夹子加紧皮革,但即便如此,人工肉眼的检测效率极为低下,耗时又耗力,且容易形成用眼疲劳,尤其当皮革面积较大时,难以保证整块皮革都能检测到隐形缺陷,容易漏检;并且,皮革缺陷的信息需要凭借检测人员的经验来判断,导致检测结果的主观性较强,没有统一的标准。另一种是利用高端的视觉检测设备代替人眼来进行检测,检测人员将皮革放入检测台面,利用设备中的线阵相机与LED光源对皮革的表面缺陷进行拍照,再利用算法进行识别,这种方式虽然避免了人工带来的效率低的问题,但没有绷皮的环节,会导致隐性缺陷出现漏检的情况,一旦出现漏检,浪费了材料,还得返回人工检测的阶段,又要增加大量的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本项目组研发的一种皮革隐性缺陷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皮革隐性缺陷检测装置与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下、检测结果主观性较强、没有绷皮导致隐性缺陷出现漏检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皮革隐性缺陷自动检测装置,包括绷皮机构、传动输送机构、扫描机构、打标机构、机台、扫描机构支架以及计算机,在所述机台的上部设置有计算机控制的由传动输送机构,所述绷皮机构在传动输送机构的作用下进行传动输送,所述机台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机台宽度一致的扫描机构支架,在所述扫描机构支架上设置有由计算机控制的扫描机构,在所述机台上部且扫描机构支架的一侧设有由计算机控制的打标机构;所述计算机安装在所述机台上。
作为优选,所述绷皮机构包括绷皮板和绷皮夹,在所述绷皮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孔洞,皮革的四周通过绷皮夹夹在绷皮板的孔洞上。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输送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台上的且由计算机控制的传动电机、由所述传动电机驱动且安装于所述机台起始端的主动滚筒、分布于所述机台上的且由主动滚筒带动传动的多个从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双齿轮,所述主动滚筒的双齿轮分别与传动电机和与其相邻的从动滚筒的齿轮通过链条连接传动,且各个相邻的从动滚筒之间均两两通过双齿轮和链条进行连接传动。
作为优选,所述扫描机构包括安装在扫描机构支架顶部的且由计算机控制的一排线阵相机、安装在扫描机构支架底部的且由计算机控制的一根线性LED光源;安装在扫描机构支架侧面的且连接计算机的显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哈工博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哈工博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47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通道气道换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气操作间宜人化区域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