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发动机拉杆周向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5538.3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8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左铭;王浩然;许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27/26 | 分类号: | B64D27/26;B64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拉杆 调节 机构 | ||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涡轮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拉杆周向调节机构。包括:发动机内机匣、发动机外机匣、堵盖、调整圈以及拉杆。发动机内机匣上设置有双耳结构;发动机外机匣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堵盖固定安装在发动机外机匣的第一安装孔处,且堵盖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堵盖与发动机外机匣之间预留有调节间隙;调整圈安装在堵盖与发动机外机匣之间的调节间隙中,且能够在调节间隙中移动,调整圈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拉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螺栓与发动机内机匣的双耳结构连接,拉杆的另一端由调整圈的第三安装孔穿出发动机外机匣。本申请能够有效实现拉杆在穿过涡轮机匣时的周向调节能力,提高了发动机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涡轮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拉杆周向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拉杆作为航空发动机主要的承力和传力部件,主要负责承受发动机的推力并将推力传递给飞机,从而实现发动机带动飞机工作。由于惯性的存在,飞机相对于发动机的运动会有一定的滞后,因此二者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相对运动,根据发动机工作状态的不同,这种相对运动可能是沿周向上任意方向的。而这种相对运动需要依靠发动机和飞机的连接拉杆来进行调节。当拉杆由于设计需要,必须由内向外穿过发动机机匣时,就需要在拉杆和机匣之间设计一种周向调节机构,保证拉杆在穿过发动机机匣时在周向上能够具有一定的活动量,避免碰伤机匣。现有设计的航空发动机与飞机的连接拉杆均直接设计在发动机外涵机匣上,不需要穿过机匣,因此尚未设计过拉杆周向调节机构。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拉杆周向调节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航空发动机拉杆周向调节机构,包括:
发动机内机匣,所述发动机内机匣上设置有双耳结构;
发动机外机匣,所述发动机外机匣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堵盖,所述堵盖固定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外机匣的第一安装孔处,且所述堵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堵盖与所述发动机外机匣之间预留有调节间隙;
调整圈,所述调整圈安装在所述堵盖与所述发动机外机匣之间的调节间隙中,且能够在调节间隙中移动,所述调整圈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适配的第三安装孔;
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安装孔,该端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发动机内机匣的双耳结构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由所述调整圈的第三安装孔穿出所述发动机外机匣。
可选地,所述堵盖通过周向均布的多个第一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外机匣上。
可选地,所述调整圈包括连接部以及限位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堵盖与所述发动机外机匣之间的调节间隙中,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拉杆上设置有圆柱段,所述圆柱段上套设有圆形衬套,所述拉杆通过所述圆形衬套与所述调整圈配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圆形衬套为塑料材质。
可选地,所述拉杆的第四安装孔中安装有关节球轴承,所述关节球轴承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发动机内机匣的双耳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关节球轴承与所述发动机内机匣的双耳结构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垫片。
可选地,所述拉杆孔穿出所述发动机外机匣的一端设置有双耳结构。
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5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