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出入口兼做始发井的顶管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7707.7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6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凌;陈盼元;张跃明;朱正宜;梁剑;史策辉;傅雅莉;钟彦之;潘伟波;张文正;朱碧堂;张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F16L1/028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徐柳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出入口 始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出入口兼做始发井的顶管施工方法,针对地铁线某站1的施工项目,该主体结构车站主体结构总长约252.45m,站台宽度11m,标准段宽19.9m,车站为单柱双跨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覆土约4m左右,共设4个出入口和2组风亭,4号出入口分为4a出入口2和4b出入口3,4号出入口下穿某北路5,某北路5交通繁忙,道路下方管线交错密集复杂,为减少对交通的影响,下穿某北路5的4号出入口通道采用顶管法施工。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顶管施工方法工期过长,难免多次施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出入口兼做始发井的顶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顶管做法为先施工始发井,顶管完成后再完成其余的内部结构围护结构需分为两期,先施工始发井区域,再施工顶管,顶管完成后再完成其余的内部结构的围护及内部结构。顶管顶推的过程中,临时内墙后背需增设钢支撑,钢支撑将顶管的顶推力直接传至后背墙,避免顶管过程中临时内墙变形过大。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顶管施工方法,难免会多次施工,容易导致工期过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铁出入口兼做始发井的顶管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顶管施工方法工期过长,难免多次施工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铁出入口兼做始发井的顶管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地铁车站基坑包括主体结构及出入口附属结构,检查主体接口处顶板上挡土板实施情况,确保其按要求实施,复核主体围护结构与附属围护结构的空间关系后,施作附属冠梁及第一道支撑。
步骤二,开挖基坑并依次架设支撑,直至基底,施作垫层。
步骤三,按附属主体工序施作附属底板、侧墙、内部板及顶板,以完成主体接口的施工。
步骤四,穿过附属主体结构进行顶管施工。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四中,往所述附属主体结构内进行顶管施工包括:利用顶管机开始顶管施工,在所述附属主体结构内安装预制管节。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四进行之前,施工附属主体内部结构其他区域均施工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合建的方式,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的同时可节省工期,避免多次分期施工;
2)由于道路下方管线交错密集复杂,本案减小了对交通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出入口顶管施工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顶管始发及接收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顶管始发及接收北侧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顶管始发及接收南侧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顶管机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始发架结构图;
图7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某站1、4a出入口2、4b出入口3、某北路5、第一道支撑6、顶管机7、钢支撑8、人防门9、后靠背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77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装件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电流直流分量的检测抑制方法及其系统